循吏的代表和典范
□贾猛许昭堂
拿到许高彬先生这部最新力作《包公逸事》,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清新的文笔,活泼的故事,回味之余,又有一番感受。我觉得包拯的形象更立体、更丰满了,让我不禁想起古代“循吏”这个词。可以说,包拯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清官,更是循吏中的代表和典范。
“循吏”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循吏列传》。司马迁认为循吏一般是指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奉法循理”的官吏。很多正史都沿用《史记》体例,而设置了《循吏列传》。当然,对司马迁的吏治思想,后人有继承,也有引申发挥。综合各方面因素,我认为循吏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勤奋好学、力行孝道、以民为本、治绩突出、刚正廉洁、胸怀韬略。而这六个方面,在包拯身上,在书中,都有精彩生动的体现。比如在勤奋好学方面,有“包拯读书”“包拯求学”等故事;在力行孝道方面,有“包拯辞官”“包公吃鱼”等故事;在以民为本方面,有“陈州放粮”“小萝卜减税”等故事;在刚正廉洁方面,有“三弹国戚”“包公掷砚”等故事;在胸怀韬略方面,有“出使辽国”“稳固边防”等故事……不胜枚举。
可以说,以包公为代表的循吏,将儒家的仁爱政治观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他们尽心尽力为国为民谋福祉,求安康。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们犹如“神明”,赢得普遍尊敬和爱戴。同时,也为后世树立一种品德和政绩均优良的官员的典范,一种用以评判官员的善恶、功过与是非的价值标准。正如余英时先生所说:“循吏本身所产生的直接社会影响也许是微弱的,他们所树立的价值标准则逐渐变成判断‘良吏’或‘恶吏’的根据。”
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包公为代表的循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官德与廉政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保障吏治与政治清明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本书的出版,对于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教育意义。
我们一要大力宣传循吏的清廉思想和廉政事迹,推动形成反腐倡廉的社会风气。二要借鉴循吏的奉法循礼特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让“言必合法,行必守法”成为自觉行动。三要注重加强官德教育。学习以民为本、清正廉洁、勤勉尽职的品德操守,坚守从政道德,以德修身律己,从源头抓好反腐倡廉。四要不断加大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建设力度,把道德和纪律结合起来,形成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有效机制,实现自身建设的与时俱进。
(作者系合肥市社科联学会部主任,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新闻推荐
恒口示范区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园集中投产 制造与文创双携双行,专家助力“安康毛绒玩具”
本报讯(记者黄慧慧)2018年12月29日上午,恒口示范区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园集中投产暨安康市毛绒玩具专家工作站建设现场会在恒口...
安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