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和他的合作社

安康日报 2019-01-07 07:36 大字

炊烟袅袅,微风习习……牛粪伴着草料烧着的土腥味,卷在风里,一直飘到了很远。

此时的“富贵”右手拄着拐杖,右脚单脚离地,左腰间挂着一个水壶,指挥着来去的“伙计们”。

“富贵”原名叫禹贵富,地道的安康人,妻子和三个儿女都去了美国工作,自个儿却选择留在了汉滨区流水镇田心村搞起了养殖,带领着当地34户老百姓脱贫致富,因此,被大家热情地称为“富贵”。

“媳妇和娃都在美国工作,三年前,我也在那儿,可久而久之总感觉断了‘根’。回到这儿,心安宁了很多。我留在这儿,老百姓就有脱贫致富的希望。”“富贵”说罢,又去吆喝牛去了。

半个来小时后,“富贵”一瘸一拐地带着自己的工作队回来了。“刚急着赶牛,没顾上你们。走,外面冷,进合作社里坐。”一边说,“富贵”一边在前面引路。

合作社是“富贵”自个儿掏钱盖的,为了带动附近的百姓们脱贫,“富贵”盖了办公室、牛棚,引进了牛犊,铺了路、修了通水管道……

“‘富贵’为了我们跑了回来,不爱吃汉堡包,爱吃肉夹馍。”老王说完,大伙都笑了。

老王名叫王中田,今年64岁,是位老兵。啤酒厂下岗后,也没啥干的,加之左腿有点残疾,工作更是不好找,平日里,一家四口就靠那儿点下岗工资维持生活。

“‘富贵’是我的老伙计了,我俩都不是这儿的人,我住在城区,他住在恒口。从美国回来时,他说要带领一方百姓脱贫,就选到了这儿,我也算是被他‘返聘’回来的。”老王说,刚到这儿的时候,周围啥都没有,附近50岁以下的青壮年都走光了,而“富贵”专门就要来这儿。

“我要把这儿变个样。”“富贵”说。这儿确实基础条件太差,每天遇到的都是新问题,他上山把脚踝崴骨裂了,老王也是个瘸子,两个人指挥着34户当地百姓,和贫困作斗争。

“伙计们”也打开了话匣子。

“我叫李治荣,今年63岁,这儿长大的,没啥文化,屋里四口人,还有一个大学生。平日里,和老伴种地为生,一年收入也就1万块钱左右,‘富贵’来了,救星就来了。我在这里给他养牛,一年下来收入24000……”李治荣一边说,一边流泪,用左袖筒擦了把眼泪,狠劲儿吸了口右手食指和中指夹的烟,哽咽了几下。

“要不是他,老李家的大学生上学还是个问题。”旁边的黄得富接过话茬子,“我也得益于‘富贵’,我们家负担也不小,我今年66岁,老伴儿糖尿病Ⅲ期,住了3次医院,一只眼睛也看不见了,屋里还有个半庄子娃在恒口技校上学。”

李治荣和黄得富的话,把整个合作社办公室的气氛带入了“宁静”。

让人庆幸的是,李治荣家的孩子在湘潭大学人力资源专业大二就读;黄得富家的孩子也快从技校毕业了。

据市政务服务中心驻流水镇田心(村)社区第一书记郭颍介绍:“致远富硒生态农业合作社目前共吸纳贫困户34户,平均年龄60岁,主要以在合作社务工为主,平均每户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带动周边剩余劳动力脱贫。”

“如果说,回国为了发展自己产业,大可不必,我儿女们不让我操半点儿心。合作社刚起步时,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作为归侨中的一份子,我的心是温暖的,因为在安康我有个‘家’,安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给予了我太多的温暖,从财力、物力等各方面给予我帮助,今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又给予我7万元产业扶持资金,近几年,累计给予我产业扶持资金22万元。同时,捐助田心村(社区)困难群众过冬棉衣150件,学生学习用具、玩具300多件……所以,再苦再累我都会‘站’在这个山头,不负党的信任,带领‘田心’群众脱贫、致富。”临走前,“富贵”一再让我们把这句话给他写下来,他说:吃水都不能忘记挖井人,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

烟雨蒙蒙,站在致远富硒生态农业合作社门口向远处看去,院坝里的五星红旗格外显眼,一眼望过去的“大片”青黄中,多了那一撇“红色”,在寒风中飘扬。李治荣和黄得富从老王手上接过近三个月的工资,笑得合不拢嘴。

通讯员 梁石 李婷婷

新闻推荐

全国经济普查新年第一天启动 市领导入户调研

市领导入户调研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