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曲折艰辛的实践探索中阔步前行,四十年成长起来的绿色发展主线

安康日报 2018-10-11 10:00 大字

纵观四十年,安康的改革开放在曲折艰辛的实践探索中阔步前行,从贫穷闭锁到美丽富裕,从落后守旧到开放通达,从破障前行到后来居上,四十年来,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清晰着时代背景映照下的安康步履、安康背影、安康精神。

上世纪七十年代,历史的动荡在解放思想和拨乱反正中逐渐平息,浩劫过后,安康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开始正常回归。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安康和全国各地一道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景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康农村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场,群众火热的劳动激情被黄土地接纳,农业开始孕育新的梦想和希望。这一时期,群众因饥饿紧绷的面孔在即将到来的丰年里露出久违的笑容。每年青黄不接时不再吃返销粮和救济粮,安康改革开放的春天算是真正的到来了。从“六五”时期,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同时,发展多种经营,逐步调整单一的农业结构,补充农民收入,到“七五”时期提出“在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基础上,以林特牧为重点,建设陕南商品生产基地”的发展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这一时期,农村广为流行一副春联,“大搞科学种田五谷丰登,发展多种经营财源茂盛”。这一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稳健推进,安康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来,外向型经济开始在春风中萌芽。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曲《春天的故事》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唱响,安康开始抖擞精神,坚定以市场取向为改革方向。在此基础上,决策层在研判安康发展形势后,以 “三个五”为核心内容,明确了区域经济发展路径。这一时期,在工业领域,加速发展丝麻纺织、食品、烟草、医药化工、冶金矿产五大支柱产业;这一时期,在农业领域,加快建设桑、茶、烟、果、药五大商品基地;这一时期,在广大农村,实施“一人一亩基本农田,一人一两亩经济林特园,一户一年出售一头商品畜,一户学会掌握一两门致富技术,一村兴办一两个农业或工业企业”的“五个一”致富工程,构成了全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骨架。

跨入新世纪,安康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陕西省陕南突破发展等重要战略机遇,坚持加快突破发展主题,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开创了安康经济发展、改革创新、社会和谐的新局面。这一时期,从“十五”期间确定“建设绿色安康”的发展战略和“大力发展药水游三大产业”的发展重点,到“十一五”时期提出“以绿色产业建设为重点,奋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战略思路,绿色开始成为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色调,安康的发展也变得理性、系统、协调和可持续。

党的十八大至今,坚持民生为本发展理念和绿色崛起发展定位的安康,成为改革开放的热区。这一时期,在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形势任务和市情实际的认识后,相继作出了“全面建设美好安康”、“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战略决策,这一时期,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循环发展、富民强市”的发展主题和“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2016年12月召开的市第四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形成了“人养山、山养人”“人养水、水养人”的良性循环,安康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生态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同步发展,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新闻推荐

“照金精神”走进安康

本报讯(实习记者王旭)9月29日,纪念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85周年“照金精神”安康专题宣讲展览举办开展仪式。市委常委、组织...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