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出实招解易地搬迁“后顾之忧”

安康日报 2018-09-21 01:03 大字

为切实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汉滨区立足实际,大力整合扶贫、农业、林业、商贸等项目资金,统筹产业规划,优化投入机制,增强搬迁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确保易地搬迁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如今,已有4.31万户15.45万名群众入住161个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4万余人实现就地就业,崭新的幸福生活正在环境宜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铺开。

整合培训资源,定期开展搬迁家庭新增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用致富技术培训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再就业培训,做到订单式培养、定点式输出。借助“苏陕协作”机遇,大力推进新社区工厂建设,引进毛绒玩具等企业开办社区工厂18家,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以中心城区、县河集镇等7个“以业促搬”示范社区建设为抓手,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激励参与社区建设的市场主体创业带动就业,现阶段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

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改革”,推行“移民搬迁进社区、土地流转建园区、农民就地变工人”的综合承载方式,初步建成搬迁配套农业园区60余个,1万余搬迁对象就地就近务工,为搬迁群众增收注入了活水。坚持把经济林果园作为搬迁群众增收的保底产业,新建经济林果园62万亩,搬迁户人均达到1.5亩。对易地扶贫搬迁户发展农业的,拿出“真金白银”进行帮扶:流转土地林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每亩给予100元补助;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每户给予2000元奖补;创办农业园区达到区级园区标准的给予30万元的奖补。

创新“搬迁户+”模式,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搬迁群众参与度高、增收潜力大的特色产业,实现收入来源多样化。利用搬迁安置社区门面房,在大河镇金仓等19个社区建立了电商运营服务点,引导搬迁群众通过“搬迁户+电商”模式提高收入。利用搬迁安置社区楼顶、周边土地资源,采取政府扶持、农户入股、企业运作的方法,建设光伏发电7.26兆瓦,通过“搬迁户+光伏”模式让搬迁群众得到稳定分红。利用搬迁安置社区紧邻园区、景区、街区的优势,在大同镇恒大新天地、县河镇红升等社区融入民俗、农业种植体验园、农家宾馆等特色休闲产业,通过“搬迁户+旅游”模式引导其从事三产服务业增加收入。

通讯员汪金波

新闻推荐

一个心理医生的工作札记 病房故事 文娟

(一)炎炎夏日,热浪夹杂着此起彼伏的蝉鸣总带给我们几丝烦躁,可是我们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让我一下觉得那知了的叫...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