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治民安才幸福 ——汉滨区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
[摘要]——汉滨区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
以“五老”调解顺民心,八千“红袖章”安民心,“三个清零”称民心,“三联两带一推进”赢民心——近年来,汉滨区社会治理正走出新路,走出特色。
“五老”德化乡里解矛盾
汉滨区老城办大北社区的两户居民,都是有影响的老干部家庭,因临墙60公分地界产生纠纷,官司打了好几个回合,一个不让一个。69岁的刘登荣是在社区居住的一个老贤达,接受任务后6次入户,抓住有利时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用古代“六尺巷”的故事,终于感化双方当事人,20年的拉锯战最终达成和解,成为汉滨区“五老”参与调解的一个经典案例。
如何应对老龄化?该区 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8万人,占总人口的20%。老人既是社会治理服务的重点,也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五老\’参与社会治理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上做文章,珍惜用好这笔财富!”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罗俊康郑重承诺。
该区调研发现,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军人和老乡贤遍布城乡,他们威信高,说话管用。2017年初,汉滨区选择基础较好的6个镇办试点,自下而上推选,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推荐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军人、老乡贤为“五老”,村社区再好中选优,镇办培训后,就近进入镇村综治维稳中心,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初步取得经验后,在全区广泛推开,有办公场所、有“五老”形象牌、有工作日志为标配。包抓的区综治成员单位也主动帮扶,业务上给予指导,经费上大力支持。
茨沟镇还专门为“五老”制作了唐装,设计了“五老”徽章,设立了专门的调解室,融古朴、厚重、威严、公正于一体,为“五老”调解增添了浓厚的法治氛围,老人的存在感、荣誉感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该镇新建村70岁的徐少林,是原瀛湖法庭庭长,工作36年调解案件达5000余件,在当地德高望重,退休后被聘为“五老”。去年,部分村民因为用电问题,准备组织人员到市委上访。老徐得知后,立即找到发起人谈心,“现在党的政策好,我们可以先找镇上及相关部门反映情况,肯定能解决问题!”,同时他又找到镇上、供电局做工作,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两年来,汉滨区充分发挥“五老”的地域、威望优势,利用身边人及时解决问题,调处小纠纷万余件,参与重大信访案件调解120多起。
“红袖章”成为街头治安流动风景
百万人口的汉滨区,在编警察仅500余名,警力不足成为当下治安防控的老大难。
“作为一名退休职工,我申请加入‘红袖章\’巡逻队,想在锻炼的同时补贴点家用,也能为街坊邻居做点事情。”53岁的鼓楼社区女巡逻队长马真萍道出了初衷。她每天用手机记录着7名队员的活动,在“红袖章”微信群里实时发出工作动态,被队员们戏称为“战地记者”。一年多时间,她记录的数据不断更新:协助查找失散儿童及走失老人18次,制止打架斗殴20余次,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偷盗砸车贼5名,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
2016年,该区在试点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红袖章”志愿者。“红袖章”的选拔,以身体健康、群众公认为标准,主要从治安积极分子、中心户长、网格长等平安志愿者中产生,低保户、贫困户和低收入户优先。全区“红袖章”巡逻队规模保持在8000人左右,由镇办、村社区统一管理考核,派出所民警带队巡逻。
在治安复杂的中心城区,还成立了“红袖章”专业巡逻队,由政府购买服务,25支巡逻队176名红袖章保持常态化巡逻。面对经费困难,(下转四版)
通讯员 陈新宽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左斌华文强)8月28日上午,18名公交反扒志愿者从安康市公安局汉滨分局巡警大队民警手中接过聘书,标志着安康首支...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