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林业局长,我的位置就在山上!”
杨佑金跑遍了汉滨区所有镇村。只要有林特园的山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有人给他取了一个外号——“杨不累”。
2012年,杨佑金从汉滨区经济贸易局局长转任区林业局局长,那年,他48岁。
“2012年2月10日正式到任。”从安康农业学校首届蚕桑专业毕业的杨佑金,至今对自己到任的日子记忆犹新。他感叹,到林业部门工作,又像回到了激情澎湃的学生时代。所不同的是,历经磨练,自己可以用曾经学到的林业知识做更多实事,发展林业产业,使山区百姓因林而富,过上更好的日子。
到任后的第二天,杨佑金便去了汉滨区最边远的紫荆镇。他早上7点半准时到单位,烧开水后泡一大壶茶带上,拿着公文包,叫上司机,往车的后备箱里装上锄头、卷尺,带上干粮“炕炕馍”,直奔目的地。从此之后,这成了他下乡检查工作的标配。
在杨佑金的字典里,工作没有早晚,没有周末。上任半月,他就跑遍了汉滨区有林特建园的山山水水。常常是凌晨,他已驱车赶往目的地的路上;常常是黄昏,他还在林地现场检查挖过的坑是否达标;常常是深夜,他还在大山深处往家赶。这种工作状态一直持续到今。有人形象地说,杨佑金比交通局长都熟悉汉滨区所有的村道。
杨佑金这种不分白天黑夜的“拼劲”,源自他内心不服气的一股“倔劲”。在他看来,汉滨区是个林特资源大区,但林业发展滞后,与兄弟县比,很长时间说不起硬话。他不服气,因此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汉滨区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林业大区。
2012年,汉滨区委、区政府根据实情,把林业产业定位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在全区大规模实施“百万林果园基地”建设。刚刚上任的杨佑金非常高兴,用他的话说:汉滨林业的春天来了!
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是安康土生土长的企业,在总经理王衍成的心中,杨佑金是他的“贵人”。2011年,公司自主新品种“陕茶一号”在全区仅有30亩,目前“陕茶一号”已发展到5万亩,在双龙、晏坝、大竹园、中原4个镇建成茶苗繁育基地600余亩,年繁育茶苗3000多万株,同时在4个镇建立示范茶园1700余亩。
王衍成坦承,“陕茶一号”发展如此迅猛,要感谢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更要感谢杨佑金的“执著”,可以说,正是在他的全力支持、协调、服务下,“陕茶一号”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他不仅指导公司规划发展,更严格要求质量,深入生产一线检查,助推公司发展壮大为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企业,成为安康林业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如果不是杨局长,我不可能把核桃园基地建这么大。正是他给了我信心!”正在王莽村核桃基地里忙活的汉滨弘禾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武玲,见到杨佑金,快走几步上前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笑着对记者说。
2012年8月20日,原本在西安从事花卉生意的徐武玲来到王莽村,看中了该地的自然条件适合种植核桃。当时,徐武玲已50多岁,花卉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重新转战另一个领域,未知因素太多,所以家里人不同意。杨佑金的鼓动,让他有了信心。“我看到有杨局长这样的好干部,我相信自己的产业会做得很好,所以一直坚持,家人也就同意了!”徐武玲说,他来考察时,好几次都是杨佑金亲自陪着,“最高最远的地方都去了!”后来公司发展中的小事,只要杨佑金知道了,都会主动帮他解决。
他觉得自己跟杨佑金有很多相似的性情,认准就好好干。当年,他成立公司,先后投资1818万元,发展至今,核桃基地总面积达5000亩,其中核心区2300亩,园区覆盖王莽、二郎两个村。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常年在园区务工的贫困户百余户,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优质核桃基地达1万亩,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200多人,因为核桃,当地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
对本地生长的企业扶持培育,对外地招商引资的企业实施(下转四版)
记者 于延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忠全熊礼飞)近日,安康法院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建成,并正式上线运行。当事人或律师只要通过安康法院官网和关注安康法院微信公众号,就能进入安康法院网上诉讼服务中心,进行实名制...
安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