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农户选好新品种 记汉滨区农技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汪德义

陕西日报 2018-02-01 08:24 大字

本报记者吴莎莎实习生许丹

在全国产粮大县(区)汉滨区,提起汪德义,从农村的种粮老把式,到各乡镇农技人员,都会竖起大拇指。今年48岁的汪德义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农业一线搞技术推广,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农技推广突出贡献奖、陕西省农技推广先锋等多项荣誉。

科技创新得硕果

汪德义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毕业后,先后在汉滨区种子公司、汉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

1996年,汪德义从事水稻制种工作,他每天下乡到田间地头观察,发现当时全县水稻制种父母本育苗全部采用水床育苗的传统方法,费时费力,而且制种产量不高。为改变这种现状,1997年他在水稻制种父母本育苗上采用旱床育苗法,制种产量提高了20%以上,试验成功后,立即在全县水稻制种中大面积推广与应用,为制种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亩增纯收入40%以上。

2005年汪德义分配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他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的“水稻新品种丰优737、国丰1号选育引进及配套技术推广应用”等11个课题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他主持或参与选育的9个粮油作物新品种先后通过陕西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目前,这些科技成果和选育的粮油作物新品种,已成为汉滨区乃至陕南地区的主推技术和主推品种。粮油作物新品种在陕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85万公顷,主推的技术和新品种为群众节本增收累计9.75亿元。

高产创建显成效

近年来,随着农民务工人员增多,加之种粮用工成本及农资成本增加,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消退。如何调动农民参与科学种田的积极性?是汪德义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2009年,汪德义被任命为汉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主持“汉滨区稻油高产创建”项目。他针对制约汉滨区水稻、油菜大田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及时开展大田调研、试验研究,总结出适合汉滨区水稻和油菜生产的水稻、油菜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在全区稻油高产创建中作为主推技术加以大面积应用。示范户们不仅得到了专家一对一的指导,秋收、夏收时更是尝到了甜头,调动起了他们种粮的积极性。

机制创新促发展

汉滨区现有耕地面积69万亩,如何实现年粮食总产量2亿公斤,如何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考验着每一个农业工作者。

2009年以来,汪德义在汉滨区提出并构建了“示范基地——村技术协理员——科技示范户”三位一体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即在全区粮油主产镇每镇建设1个水稻、油菜等作物综合试验示范基地,每个基地面积1000亩以上,每个村建立1个30亩以上的核心示范点,每村培训出1名至2名懂技术、精业务的农民技术协理员和10户科技示范户,将示范基地变为农业新技术的培训教学基地,使先进技术得到集成应用,真正地把先进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实现粮食总产的新突破。全区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配套栽培技术覆盖率达6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

新闻推荐

安康中院首次通过远程视频开庭审理减刑案件

本报讯(通讯员丁玉龙)1月19日,安康中级人民法院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对安康监狱报请的3件“三类犯罪”罪犯减刑案件首次进行网络视频开庭审理,对184件其他罪犯的减刑案件进行视频听证。开庭审理和听证时,...

安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