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心有远方自有为

安康日报 2017-12-26 09:40 大字

■ 陈荣堂

地处秦头楚尾的安康,一条清澈甘甜的汉水孕育了这里淳朴的民风,更让这座山城钟灵毓秀。美丽的汉江两岸成长了一群勤奋创作的本土作家,其中一位憨厚老实的小伙子,稍年长者,都呼他根娃子。安康青年作家王典根邀我为他的散文新作——《秦巴明珠》作序,我欣然应允,缘由有三。

一是作为老乡,是文稿的触动。《秦巴明珠》,听这书名像是宣传安康的旅游资源、人文景观,写有关安康人的生活情态、家庭琐事,而实质上是在写有关青春、梦想和故乡的回忆。这种执着的推介,对于一个长期在外创业的商人,让我也想起老家安康宜人的气候、宜居的环境、宜游的生态,还有许多几近淡忘却又刻骨铭心的记忆。汉水老家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承载的不仅仅是乡愁,还有少年时候的喜悦、梦想和追求。因此,典根的文字触动了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勾起了我对秦巴淡淡的乡愁和对汉江故土的眷恋,唤起了我们对理想信念的觉醒和家乡的热爱。

其次,是精神的感动。典根虽出生于二十世纪80年代,但在农村当时的生活水平相当于60年代、教育质量相当于50年代。他就读的学校没有操场、没有教室、没有厕所,教他的小学老师也是个小学毕业生,中学毕业生就是他的中学老师,外爷送给他母亲当陪嫁的抽屉桌就当课桌。他的父辈大字不识一个,当年全村也没有一个中专生。可以说他是一个吃蒸洋芋、煮红苕、喝苞谷糁长大的穷苦人,是点着煤油灯、走着泥巴路进城的山里人,是说方言、穿布衣的城市边缘人。但他在用文字养心。他上初中后,家遭变故,灾难频发,到初二他便辍学去云南当兵,游走南方打工后又回安康找工作。那种坎坷的人生磨难,让他学会了用文字颐养心灵,实为难能可贵。他在用精神疗伤。他深知自已学历和智慧有限,为了顺应潮流,数次自费参加培训,穷尽微薄工资,只为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精神世界,用文学创作慰藉受伤的心灵,讴歌党的厚恩和惠民政策。这种迎难而上、心有志向的精神,是每个想实现心中梦想的寒门子弟必不可缺的财富。

我之所以为《秦巴明珠》说几句话,是典根多年如一日,勤学苦练、笔耕不辍、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秦巴山水的深情,对汉江生活的感悟,对整个人生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理性、包容、开放、融通”的文化理念和“乐山亲水、尚德兼容、克难奋进、务实创新”的安康精神。他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当下,能从作品中渗透出来的这种精神和气质尤为可贵,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富不过三代是大多数官宦富商之家很难破解的魔咒。看一个家族的兴败就三个地方:一看儿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二看儿孙有没有勤于劳动,因为勤勉修德、热爱劳动的习惯,不仅能影响一人,还可以传承后代;三看后代儿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

最后,祝愿典根心向远方,在文学创作上不断取得新成绩;祝愿广大读者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奋发有为!

新闻推荐

警视线 安康公安召开今冬明春安保维稳视频会

华商报讯(记者王斌)12月22日,安康市公安局召开全市公安机关今冬明春安保维稳工作视频会议,就扎实做好“双节”“两会”安保维稳工作、维护今冬明春全市安全稳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副市长、市公安局党...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