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安康“永隆兴”果子铺笺贴
□ 牛谦才
月饼、糕点等副食品在安康十分流行。民间寿庆、婚礼、春节、中秋节气,以至家祭神案和寺庙供奉,月饼、糕点大行其道。
从清代到民国,安康乡村集镇基本都开有果子铺,特别是安康城区比较驰名的果子铺如福泰昌、袁兴隆、顺义斋……包括回帮的瑞兰村、万兴盛等,当时多达10余家。
其实,果子为安康方言用语,它是月饼、糕点的总称。月饼又分提糖饼、冰糖饼、桂花饼、玫瑰饼、枣泥饼等;糕点名堂更多,如蓼花糖、梅豆角、大麻片、小麻片、千层糕、绿豆糕、核桃粘、花生粘、寸金、云片等。每家果子铺除了生产制作月饼外,还必须有自家的特色产品,如瑞兰村的蓼花糖、袁兴隆的寸金、福泰昌的千层糕。如果是看望老人,大都买绿豆糕、千层糕;给小孩买多是梅豆角、花生粘之类;送给病人通常有糖姜片、核桃酥。
旧时请春客、过寿、添丁、婚礼等喜庆宴席,少不了果碟子,称“到堂点心”,各色糕点应有尽有,以示主家盛情。消费大的是结婚“吃果子”,给女方至少18封,有的多达64封,甚至更多。全是清一色的月饼,而非糕点。1斤1封,1封1包,分4个头、8个头、12个头,“封”和“头”都是量词,是俗称,所谓“头”当“个”讲。包多少封,几种头的封,得按女方说了算。
旧时上果子铺买果子,店主一般会问是要吃包还是要礼包。如果自己吃就是简易包装,不给笺贴;如果是送礼就外加硬壳纸,包成上宽下窄的条盘形,然后附上笺贴,买多少封果子就有多少笺贴。当今的点心礼盒,内外包装成本高于点心成本3倍有余,资源浪费惊人,与昔日形成鲜明对比,实令人痛惜不已。
笔者有一胡姓朋友,整理家传旧物时,在皮箱内发现“永隆兴”果子铺笺贴数枚。朋友云:民国中期父母成家,祖上老家住安康飞机场南边,家境宽裕,母亲是张岭梁上人。聘礼果子给得多是件体面事,母亲便特意把笺贴珍藏下来。
此笺贴长17.5厘米,宽7.5厘米,大红宣纸料,文字与图案均着黑色。笺芯“全料麻饼”四字特别突显,也很关键。该字号制作的月饼最大特点是将芝麻捣碎后作馅,而非纯白糖、冰糖或枣泥之类的馅,这与前面提到的几种月饼截然不同。以芝麻作馅为主,佐以白糖、桂花、核桃仁、花生仁等辅料,“全”就名副其实了。此笺贴四周内框刻制连环桃花图案,右“兴安府”、左“戴花岭”分别与连环桃花相套镌合。按照朋友祖居地推测,“戴花岭”小地名应在安康飞机场附近。果子铺普遍出现于城乡各地,足以说明安康昔之食品业的发达与兴旺。
票据话安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程刚)12月12日,记者在安康市召开的“创业富民就业惠民”实施情况发布会上获悉,近3年来,安康市城镇新增就业5.79万人,累计完成就业技能培训12.89万人;培育扶持省级创业孵化基地5个,孵化企业127...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