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绣惠耿家村乡村医生刘凤芹30多年以诊所为家甘做村民健康的守护者

章丘晨报 2017-12-14 08:43 大字

本报记者  李菲菲  通讯员  孙春莹  高传增

乡村医生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农村地区,最早被叫做“赤脚医生”,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活跃在广大乡村中,为村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绣惠街道耿家村的刘凤芹就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女乡医。从18岁开始学医,到如今年过半百,她把自己全部的青春都献给了村里的卫生工作,犹如“乡村120”一般,时刻守护着十里八乡的安康。近日,记者走进耿家村诊所,采访了这位在基层诊所工作了一辈子的女乡医。

好医术好脾气获乡里信赖自学针灸治疗小儿常见病

今年54岁的刘凤芹家中有5个兄弟姐妹,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18岁那年,她开始跟村里的老乡医韩式法学习医术。跟着老师学了四五年,有了一定的医学基础和实践经验,刘凤芹又走进绣惠卫生院开始正式学习内、外科的诊疗方法。3年后,学有所成的她回到村里的诊所,接替老师成为村里的新一代乡医。虽然在乡镇医院只待了3年,勤奋好学的刘凤芹却掌握了较为全面的内外科诊疗手段,再加上她待人温和、有耐心,方圆20里的村民都慕名找她看病。

刘凤芹还自学了小儿针灸推拿,在治疗儿童常见病方面疗效显著。几年前,家住向高村的3岁男孩刘福杰因患感冒咳嗽久治不愈,父母带他找到了刘凤芹,经过针灸配合输液治疗,刘福杰的病症终于彻底治好了,夫妻俩感动得送来一面锦旗以表谢意。虽然这些年收到过许多患者送来的锦旗,但诊所的墙上却一面也没挂,刘凤芹说,锦旗代表着患者对她的信赖,她不想挂出来成为一种炫耀。30多年来,耿家村诊所搬过好几次家,但是不管搬到哪儿,只要刘凤芹在,周边村的村民都会打听着找到她。

早起晚睡随叫随到她是村民健康的守护者

为了让村民及时看上病、买到药,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每天早晨6点,刘凤芹都准时开门,简单吃点早饭就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中午休息时间,不断有村民来看病拿药,作为诊所里的“主治”大夫,刘凤芹经常是忙得顾不上吃饭和休息,30多年来,她几乎没睡过一次午觉。寒冷的冬夜里,村民家中有需要急诊的,只要电话打到诊所,不管遇到啥天气,刘凤芹都会立刻骑车赶往患者家中。

农村诊所人手不多,所承担的卫生工作却并不轻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一项重点公共卫生项目,为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孕产妇以及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重点人群免费检测血压、血糖等,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是刘凤芹所在的诊所每年必须完成的工作。耿家村有2000多口人,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都要完成检测,然后刘凤芹要把所有信息数据登记、整理后上报给区卫计委,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30年以诊所为家俩闺女也是医务工作者

耿家村诊所位于村委后面的一个院子里,而这里也是刘凤芹和丈夫刘广祥住了多年的“家”。记者看到,两人的卧室与诊所的药房只有一墙之隔,面积仅有10平方左右,里面仅能摆下一张床和一张书桌。卧室北边是一个小客厅兼厨房,里面沙发、电视机、厨房用具等一应俱全。“我们家就在村东头,已经好多年都不回去住了,如今吃住都在诊所里。”说起妻子的工作,刘广祥有些酸楚:“她一年到头都在诊所里忙,家里的事基本顾不上,两个女儿都是姥姥和奶奶带大的,别看兄弟姐妹多,平时基本上不太走动。”

记者了解到,由于刘凤芹经常要出村看病,尤其是晚上天黑路远,刘广祥担心妻子的安全,每次都亲自骑摩托车送她去。后来,他干脆辞掉工作来给妻子帮忙。在刘凤芹的影响下,两个女儿从小就对医学感兴趣,现在都是医务工作者。

30多年来,刘凤芹用自己的好医术和出了名的好脾气,赢得了乡里乡亲的信赖,也换来了诸多荣誉。她多次被评为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工作者,2009年获评山东省优秀乡村医生,2010年获济南市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新闻推荐

“50选1”选号牌升级更便民

为进一步顺应人民群众合理需求,安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推进号牌改革,统一规范管理,向社会提供更便捷、更公正的号牌发放服务。今年11月8日起,安康市交警支队车管所全面启用升...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