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敛阴护阳”话“小雪”

四川政协报 2017-12-02 12:57 大字

◆翟 峰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新霜鬓上加。”此系清代王士禛佳作《题<徐骑省集>后》中之佳句。此句非常形象生动地阐释了自然界中泛指“下得不大的雪”之小雪景观及其与人体状态关联之感叹。

作为一年中第二十个节气之小雪,节气至此天气日益寒冷,万物生长几近停止,天地之间生机萧瑟,闭塞而成冬。古籍《群芳谱》中即有“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一说。一般在阳历11月22日或23日,天气渐至寒冷,降水形式由雨水逐变为雪水,但此时“地寒未甚”,雪量并不大,故称其为“小雪”。2017年的“小雪”节气准时在11月22日11时04分34秒出现,此时太阳已达黄经240°,气温下降,开始降雪。鉴此,汉代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中阐述的“小雪而物咸成,大寒而物毕藏”之景观,明代郎瑛在其《七修类稿·天地三·气候集解》中描叙的“小雪,十月(夏历)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之景象,皆可谓道透了立冬过后的第一个节气——小雪“地寒未甚”之自然气象景观。

中国传统养生学有“小雪”时节一到,“万物皆闭藏,养生敛阴又护阳”之说。按易卦的解释,农历十月为“坤”,是个全阴的月份,但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孤立看待这个“全阴”。古人认为,农历十月虽然全是阴,但暗含一点纯阳,所以反称十月为“阳月”。虽“小雪”时节处于“阳月”之中,但这一时节到来之时及其之后,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而每次冷空气到来之时,皆会出现一次明显的降温、刮风和雨雪交加的过程,而后又转晴,并逐渐转暖回升,故此时易形成“三日寒,四日暖”之寒暖交替气候特点。此际,植物会落叶,动物会冬眠,候鸟会南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越冬,人体的血管易收缩,身体循环渐渐减慢。而人体循环减慢则是人们身体的一个自我保护和反馈,因为循环过快,散热会比较多,消耗身体的阳气,“敛阴护阳”即由此而来。

众所周知,“小雪”时节不仅正常之人新陈代谢减慢,有疾之人极易产生诸如心绞痛、胸闷加重等淤血之状,因此,人们在“小雪”时节,要顺应冬藏敛阴护阳之特点,固守元阳,重在补肾,以养真气,于此,人们即应“起居作息顺天时,老幼早卧晚起床”。也就是说,“小雪”时节,一般老人小孩皆应早卧晚起,适当多睡,以达到养精蓄锐之目的。此外,人们还须“避寒就温加衣裳,暴冷暴暖要严防”。即衣着应以温暖舒适、利于气血通畅为原则,不要让皮肤大量出汗,神气外露。食疗进补则应围绕“藏精益气”做足文章。即不仅应做到“冬令进补忌过量,辨证施治重营养”,而且应坚持“白天晒阳多运动,以利阳气渐生长”,从而真正达到“冬练三九精气藏,开春体健得安康”之佳状。

新闻推荐

安康“铁腕治水” 15人涉河违法被刑拘 18人护水不力被问责

15人涉河违法被刑拘 18人护水不力被问责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