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变速”激发新动能 ——汉滨区推进“三变”改革促农民增收纪实
[摘要]——汉滨区推进“三变”改革促农民增收纪实
9月11日,汉滨区坝河镇寺姑村山地生态猕猴桃种植基地一片忙碌,寺姑村村民沈怀文和另外40余名群众正在给猕猴桃培土施肥。在这块老一辈耕作了上百年的土地上,地,还是那块地,但耕种方式变了,收入也变了。
“以前村里这些地就种些包谷、红薯,每年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现在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起了猕猴桃和黄花,每个月的固定工资就有近3000元,这相当于以前种地一年的收入。”沈怀文说。
去年以来,寺姑村共有87户270名群众,通过把土地流转给坝河镇寺姑山地生态猕猴桃种植合作社并在合作社分红和务工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寺姑村的变化是汉滨区推进“三变”改革促农增收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汉滨区巧用“三变”改革模式,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级变速”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为农业农村发展培育了新动力,成为汉滨区脱贫攻坚和追赶超越的强力引擎。
资源变资产,资产变产业,产业变平台
不起眼的资产资源“变废为宝”,土地“三变”长黄金
从安康城区向东驱车17公里,就到了县河镇牛岭村,解放安康的著名战役——牛蹄岭战役就发生在这里。这里树木葱茏、空气清新、景色秀丽。然而,由于没有产业支撑,大部分村民为支撑越来越多的家庭开支而选择外出务工,导致耕地闲置荒芜,村庄“空壳”,民居“空巢”。“辛苦一年种庄稼还不够娃们上学花费。年轻人在外面打工,其实也挣不到几个钱,但总比在家里种庄稼强,要是在家也能挣钱,谁也不愿意出去。”在村民成文凯看来,根本症结还是土地上留不住人。
为帮助该村拔掉穷根,2016年初,区上通过牵线搭桥,该村和陕西省供销企业集团达成合作协议,由陕西省供销企业集团在该村流转土地1400亩发展茶叶、生漆和柑橘产业,村上集中管理,并成立了“牛岭茶果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土地按传统扣除成本收益每亩每年300元流转费用,幼林地每亩每年200元流转费用,荒地每亩每年100元计算。为确保种植的产业有人管护,合作社将产业园又返包贫困户种植管理,贫困户可在不影响主营作物生长的前提下套种低杆农作物,农作物收入归贫困户所有。
该村村民成国桥向联合社流转茶园19亩,柑橘园6亩。今年成国桥在柑橘园种植6亩芝麻,芝麻产量200余公斤,按市场平均价14元每公斤,又多了近3000元的收入。下半年他准备在柑橘园种植油菜,一年种植两季农作物,在此基础上,又有了劳力分红、政策性分红、奖励性分红和持续分红,收入比过去高了许多。
“合作社去年拿出5万元对贫困户分红,脱贫户分红是2916元,未脱贫户分红最少的是830元。”牛岭茶果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法人代表成国升介绍,“今年的茶园产茶有500公斤,按市场平均价800元每公斤计算,茶园收入有40万元;柑橘估计每亩能摘400公斤,按市场平均价10元每公斤计算,300亩柑橘保守计算收入在120万元,年底贫困户分红会更多一些。”
“过去发展集体经济是卖林场山地,相当于卖鸡,就一锤子买卖。现在搞‘股改\’是把鸡送到养鸡厂,下的蛋不仅归我,而且鸡还在。”(下转三版)
落实“五新”战略任务
实现追赶超越目标
通讯员 王苗 罗峰 汪金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董良军)9月26日下午,安康市召开紧急视频会议安排部署当前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市长赵俊民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秘书长陈伍文主持会议。各县区在分会场参加会议。会上,市气象、水文部门通...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