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方百姓的喜乐安康,就是他们的诗和远方…… 一次爱与善的西藏之行
本报记者 冯书琴
西藏,这个美丽而遥远的地方,今年夏末,日照市中医医院医生张佑民和刘磊用自己的方式——— 一次全程自费的援藏活动,给那里的同胞们带去了不一样的爱。
到千里之外的西藏,他们的行李装满了医疗器材;在4500米的高原,他们夜以继日地为藏区人民服务;连续工作20个小时后,他们又通宵完成了4台手术……
采访中,张佑民用“金刚手法,菩萨心肠”来描述一个外科医生所应具备的素质,他和刘磊也用行动诠释着对医生这个职业的理解。“其实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没想到回来后,引起这么多关注。”话语间,张佑民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援藏之前一个月,他们低调地做着各种准备工作,锻炼身体、准备医疗器材、查阅进藏攻略……甚至鲜有人知道他们的这个计划。
张佑民说,此次援藏之行,不单是给藏族同胞带去医疗服务,对自身来说,更是一次“洗心之旅”,藏族同胞的淳朴和纯粹,同样也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跋涉3753公里,只为海拔4500米处的约定
张佑民,日照市中医医院外三科主任,尤其擅长食管癌、肺癌的精确切除手术。此次他报名参加的“与美丽同行——— 西部志愿者行动”全国志愿者活动,发起人为上海交大附属新华医院乳腺外科韩宝三教授,全程自费,没有任何报酬。一路同行的,还有市中医医院麻醉科的医生刘磊。
8月6日下午,张佑民和刘磊所在“与美丽同行”志愿团队终于坐上了最后一辆通往那曲的汽车,此时,已经出发56小时的他们,离家3514公里。可是,从那曲到达此次的目的地索县,他们还要通过一段长达239公里的生死之路:一边是山,一边是悬崖峭壁,数个塌方路段,仅能允许一辆车通过,稍有差池,即可能车毁人亡。
那曲索县,平均海拔4450米以上,总人口4.9万人。一个手术台,两个手术包,21名医护人员,是那曲索县人民医院所有的配置。
面对如此简陋的医疗条件,张佑民坦言,自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原来在出发前,张佑民就联系了当地医院院长,在了解了基本的情况后,便在行李中装上了大隐静脉剥脱器、艾贝尔穿刺引流管等设备,刘磊的行李箱也被各种麻药塞得满满当当。这些器材都是他们自掏腰包免费送给当地医院的。
◇为克服缺氧,每天超量服用6种药物
志愿活动安排很满,门诊、教学查房、手术,一环接着一环,中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我们语言不通,只能靠当地医护人员给我们做翻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结束忙碌的夜晚,志愿医生们运用PPT,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张佑民和刘磊还采用查房教学和手术教学的方法,将自己的医疗知识传授给当地的医护人员。
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普通人走路都感觉很沉重,年近50岁的张佑民平均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从8月9日早晨8点一直到8月10日早晨7点,连续23个小时,张佑民和刘磊没有任何休息,一直在工作。
一到达索县就已经感受到头痛、睡眠障碍等高原反应的他,却不曾告诉任何人,而是每天默默地服用安眠药、丹参滴丸等六七种药品,进行压制。
此次志愿活动,所有医生共接诊了1000余名病人,张佑民和刘磊合力完成了团队所做12台手术中的10台,麻醉技术高超的刘磊,还被一起去的专家们送了个“一针麻”的外号,“总算是没丢咱中医医院的脸”,刘磊笑着说道。
◇全部自费,如果有机会还会再去
本来这次援藏,预计接诊的是一些预约的病人,可是,很多藏民同胞听到了,赶了100多公里的山路,希望能得到志愿医生的诊治。想着他们的病情和艰苦的生活条件,看着他们虔诚、信任、渴望的眼神,见惯了生死的张佑民,也几次要掉下眼泪。
“藏区同胞们那么信任你,咱得给人家好好看啊。”张佑民动情地说,当地同胞都是实在人,他们知道志愿者们真心为他们好,也把志愿者当亲人。
临行前,张佑民和索县的龙培县长紧紧拥抱在一起。“本来该和他握手的,可是我不想让他看见我的眼泪。”张佑民笑着说道,拥抱后,他一把推开龙培县长,赶忙钻进车里,再也不敢看外边了。“我是从苦日子过来的,真是看不得别人受苦。”
被问起参加此次志愿活动的感受,张佑民和刘磊相视一笑,说道:“当时也没想什么,就觉着去那儿也挺好的,但是真的很有意义,我们在那儿一直干,真心体会到了心灵的充实感。”
“整个活动费用全由个人承担,我们每人花费一万多元吧。”张佑民说,援藏的医生因为高原反应极有可能面临生命危险。临行之前,张佑民的家人就为他的身体状况担心,虽然已经亲身经历了4500米的高原上缺氧、条件简陋、每天超负荷工作的日子,他们仍表示:“如果明年条件允许,还想再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赵新江)8月24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文物广电局、市民风办主办,市群众艺术馆、安康书画院承办的安康市新民风建设书法作品展在市群众艺术馆开展。本次展出的118件书法作品,以书写优秀家...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