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主要业务数据

安康日报 2017-07-28 10:05 大字

主要业务数据(单位:亿元)

逆境之中勇者胜

时光流转,谁又能想到今天的安康农商银行,六年前还被上级管理部门列为“问题机构”,成为重点监管对象?由于种种原因,当时的汉滨联社背负着资产质量恶化、监管指标下滑、员工人心涣散三座大山,在历史泥泽中履步蹒跚。

千钧一发,方显智者本色;任重道远,才展勇者担当。在这紧要关头,面对众多质疑,面对化解风险、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多重重任,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成为社会各界多方关注的焦点。面临当时的经营困境,别无选择,只有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汉滨联社改制的最大障碍,就是资产质量问题。在化解经营风险的道路上,联社全面调查研究,摸清经营状况,找准存在问题,分析产生根源,将化解经营风险视为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全体员工艰苦拼搏、以干克难,背水一战,终于用六年时间,完成了一次风险高位运行、濒临破产边缘,继而起死回生的惊险“三级跳”。

截至2017年6月底,汉滨联社各项存款余额150.1亿元,较2011年底净增1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8.7亿元,较2011年底增加53亿元;不良贷款占比降至4.25%以下。不仅提前摘掉了“问题机构”的帽子,而且一举摆脱经营困境,跻身全省先进行列。

2014年、2015年,汉滨联社连续两年在全省县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目标考核中排名前十,连续两年荣获“标兵单位”称号。一个生机勃发、前景光明的汉滨联社,再度崛起在汉水之滨。

“发展,使我们甩掉了历史包袱,走出了困境;发展,使我们化解了危机,摆脱了高风险;发展,使我们振奋了精神,增添了信心。”时任汉滨联社理事长唐正安,用这样一句话概括六年来的心路历程。

“银行”开到家门口

在耀眼的阳光下,汉滨区叶坪镇桥亭村“金融便民服务站”的大牌匾显得格外光鲜。桥亭村可能是汉滨区最偏远的村,离镇上唯一的金融机构——叶坪信用社有20公里的路程。桥亭村村民刘学喜是个低保户,年岁已高,身体又不太硬朗,子女常年在外务工,领取每月的生活保证金极不方便。“这个便民点设得好,有了里面的‘宝疙瘩\’,让我们少跑好多路。”站在金融便民服务站门口,刘学喜很是高兴。

刘学喜口中的“宝疙瘩”,叫助农E终端,是汉滨联社在金融便民服务站中安装的,可以为偏远地区群众办理各类支农惠农补贴支取、汇款、账户查询、存折补登等基础金融业务。

“过去查个账户余额、取个几十块钱就要花七八块钱车费,有时还要排队,一趟往返耽搁一整天。现在可好了,银行开到了家门口,既不耽误时间,还省钱,信用社真是为群众办实事”。桥亭村村支书张先根说。

助农E终端只是家门口享受“零距离”金融服务的一个缩影。面对全区老百姓的期望,特别是广大偏远地区农民群众的金融服务这一大难题,汉滨联社不断加大金融新产品的推广力度,先后推出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多项电子银行产品,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灵活多样、方便快捷的查询、转账、网上支付、代缴费等金融服务,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电子服务渠道网络。

截至2017年6月末,汉滨联社累计发行富秦系列卡68.7万张,注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14万户,拓展特约商户969户,布放各类机具1020台,设立金融便民服务站487个。与此同时,还着力推动“助农机具村村通、自助设备镇镇通”工程,在全区各镇办布放ATM机44台、CRS机35台、E终端473台,开通助农取款特色业务,农民不出村就能取到国家的各项惠农直补、新合疗、新农保等资金,率先在全区同业机构中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极大地满足了边远乡村农民的基础金融需求。

信用社、分社、金融便民服务站、电子渠道“四位一体”的金融服务模式,从根本上有效破解了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难题。依靠遍布城乡的网点和方便快捷的现代化金融服务手段,全区信用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每年担负着全区粮食直补、城乡低保等近359.7万笔10亿元惠农资金的发放任务,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

信贷阳光照万家

“今年鱼市行情好,一个大网能赚4万多块钱。”流水镇村民单林辉快人快语。看着收益可观,他打算再养殖一网鱼,“鱼苗加上前期投入,算下来怎么也要再花20万元。钱不够怎么办?咱们是信用户,拿着农贷通知书,就能直接到信用社柜台办理贷款”。单林辉的话语中,透着满满的自信。

为了打造一条公开透明、规范高效、互惠互利的支农绿色通道,汉滨联社通过实现信贷过程公开化、透明化管理,做实农户小额贷款这个“金字招牌”,使得越来越多像单林辉这样的农民依靠小额农户贷款,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真正实现了富民惠农。

联社坚持农户评级授信动态管理,依照农户资产状况、产业规模、人格品行和信用记录一年一调整,授信等级的高低、授信额度的大小和评级授信的升降,全凭信用说话。目前,已为全区146620户农户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授信总额达到124亿元,仅2017年上半年就累计发放农户贷款13.6亿元。

为让一切都晒在阳光下,汉滨联社每年都会与全区525个行政村(社区)签订《金融服务合同》,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金融服务进村入户”活动,为广大农民朋友送政策、送信息、送资金,提高金融信贷政策的知晓面。推行农户贷款公示制度,在各营业网点和525个行政村悬挂“农户贷款评级授信公示牌”,张贴公布包片客户经理照片、岗位职责、服务规范、联系电话和服务监督电话,公开评级授信程序、评级授信情况、农户小额贷款办理流程,张榜公示农户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动态真实地反映农户资信状况。实行授信通知制度,逐户核发“贷款评级授信通知书”,把农户当年的评级授信等级、授信额度、贷款条件和贷款流程,在“通知书”上一一记载,农户凭“通知书”到辖区网点办理小额信用贷款,就跟取存款一样简单,让农户明白借贷,方便借贷。

为了进一步解决金融服务不充分、信息不对称问题,汉滨联社大胆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双基联动”工作站的前哨站作用,破解这一难题。联社与全区各行政村(社区)逐一签订《金融服务“双基联动”合作协议》,基层信用社配备一名客户经理担任专职联络员、村两委配备两名兼职联络员,建立起510个“双基联动”工作站,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信贷管理活动中的行政优势,积极对接群众贷款需求,协助基层信用社对贷款资金进行监督,“工作站”逐渐成为信用社的业务宣传站、信息传送站,农民群众的政策咨询站、基础金融业务服务站。

创新拓宽发展路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趋势的形成,生猪、富硒茶、魔芋、核桃和生态渔业五大主导产业逐步成为支撑传统农业的经济核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能人大户的资金需求越发强烈。

汉滨联社在支农支实实践中,根据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出支农支实服务新框架,确立了坚守“三农”阵地、竞争城区市场的经营思路和策略。针对城区信贷营销管理滞后、网点贷款业务混合交叉、信贷人员分散作业、办事效率低、群众意见大、市场营销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联社对城区、城郊、川道、山区的业务市场分类管理,探索建立了企业贷款营销中心、个体工商户贷款营销中心、创业促就业贷款中心,按行业、产品和贷款主体,积极实施精细化、专业化、团队化营销管理,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一厅式、一站式、一揽子”信贷服务,打造出“快理、快报、快审、快批、快办”的“五快”信贷绿色通道。与此同时,各信用社也成立了个体工商户(自然人)、农户贷款营销管理中心,实行了集中办贷、客户经理值周制,真正将授信业务从后台推向了前台。近年来,重点支持了京康农业、硒源油脂、青莲饮业、恒宝农业等省市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截止2017年6月末,为辖内188户企业评级授信81.1亿元,为2798户个体工商户评级授信6.19亿元,当年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35户金额2.5亿元,助推全区经济持续增长。

为努力提高信贷需求满足率,积极探索银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和发展路径。汉滨联社还创新开展“商场+商户联保贷款”、“特色产业协会+商户联保贷款”、“商会+商户”互保模式的信贷业务,对辖内纳税前100户、省市重点项目、国有企业、公共事业类客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逐一建立精准营销台账,逐户落实责任人,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针对小微企业财务报表不健全、自有资产管理混乱的状况,实行金融顾问制,由客户经理、财会人员、法律顾问、融资担保公司工作人员共同进驻企业,宣讲办贷流程和准入条件,提供贷前辅导,提高贷款的获得率,降低客户融资成本,努力实现银企“双赢”目标。

脱贫攻坚排头兵

走在沈坝镇富田村的乡间小道上,记者无意间看到一群孩子连蹦带跳着,高喊到“金融扶贫攻坚、信合一马当先”。随着声音放眼望去,一条条美化的村级公里、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搬迁安置房...映入眼帘。原本破烂不堪的重点贫困村,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富田村第一书记、沈坝信用分社主任胡纪军告诉记者,“联社负责包抓沈坝镇西元、富田、桥头三个村十三五期间的脱贫摘帽任务,目前西元村已在去年实现了脱贫越线,这项工作虽然艰巨,但使命光荣,有联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硬仗。”这位市级优秀第一书记言语中透露着责任和担当。

借助着沈坝分社网点辐射范围广、服务重心低、工作人员情况熟底子清等优势,以主要领导为队长的工作队和驻村工作组深入贫困村,落实驻村制度,选派第一书记,逐户开展调查摸底,建立档案,制定脱贫措施,落实帮扶责任。联接路、产业路贯通、村委活动室扩建、村级公路美化,扶贫对象核实及数据清洗、贫困人口信息录入、安全饮水、水利项目、电信网络测设工作相继完工。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贫困群众的普遍认可。

此外,汉滨联社还积极发挥行业优势,加强与区扶贫、财政等部门的协同合作,横向联动,制定《汉滨区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落实“5321”金融扶贫信贷政策,形成信贷资金与财政资金的扶贫合力。联社将“5321”扶贫贴息贷款作为金融扶贫的主打信贷产品,与镇、村、组对接沟通,准确掌握全区在册贫困户分布情况、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劳务技能、金融需求等信息,对贫困村、贫困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企业,逐一开展摸底调查、评级授信,按照“一户一档”建立经济档案。针对不同脱贫需求,灵活运用产业贷、搬迁贷等8类信贷产品,加大扶贫贷款投放力度。截止2017年6月末,完成全区488个行政村41094户贫困户建档评级,为25861户贫困户授信11.2亿元,累计发放“5321”扶贫小额贴息贷款5.4亿元。

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金融扶贫如何“对症下药”让投入的扶贫信贷资金发挥最大效应?面对这一“结”与“解”,汉滨联社用“金融+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给出了答案,其中安康京康茶叶产业园就是该模式的成功案例。2016年,京康茶叶产业园依靠汉滨联社4000万元贷款,解决了产业园扩建的燃眉之急,作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通过承包经营和购种自产的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茶叶脱贫致富。

家住汉滨区牛蹄镇的村民彭鹏借助5万元“5321”小额扶贫贷款一次性投入到京康茶叶产业园,加入到京康公司农业合作社,并承包下70亩茶园。一年下来,不仅得到了股金分红,加上茶园管理有劳务费、管理费,当年就实现了脱贫致富。京康茶业董事长陈鸿昌介绍说:“仅2016年,产业园就辐射带动60余户贫困户通过“金融+企业+贫困户”这种模式发展茶叶种植,户均年收入在5.8万元左右,金融***的造血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也正因为汉滨联社的勇敢担当和努力付出,先后被省联社命名为综合考核标兵单位、全省农合机构先进集体,被安康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连续四年蝉联汉滨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不忘初心谋新篇

经济新常态下,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一方面农村金融市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另一方面落后的体制、机制,影响了其服务“三农”潜能的发挥,弱化了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制约了联社的持续发展。

2016年1月,汉滨联社启动了安康农商银行筹建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管理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坚毅不拔的汉滨信合人绘制蓝图、明确目标,与广大客户携手共进,迎难而上,克服诸多困难与制约瓶颈,先后完成不良资产清收、清产核资及整体资产评估、净资产分配、老股金处置和新股金募集等工作。2016年9月20日,陕西银监局下发了《关于筹建安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安康农商银行正式获准筹建。经过近10个月的努力,筹建农商银行的各项指标不断优化,发展基础更加稳固。2017年6月16日,安康农商银行创立大会暨第一届股东大会顺利召开,标志着安康农商银行正式成立。经安康银监分局审核批准,准予安康农村商业银行于2017年7月28日正式挂牌开业。

“改制后的安康农商银行将坚持改名不改姓、改制不改向的原则,秉承面向三农、面向城市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市场定位,继续发挥机制灵活、决策高效和贴近市场的优势,按照向标杆银行发展的路径,积极推动战略转型和创新发展,不断构建专业化、流程化、精细化、标准化的管理经营机制,以更卓越的品质、更优质的产品、更高效的服务,全力打造支农支小支实的主力银行和城乡居民自己的银行”。安康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兆庆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安康农商银行的成立,进一步完善了安康金融体系建设,资金来源将更为广泛,资金调配和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网络也将进一步优化,按照“社区银行”、“零售银行”模式,通过开办金融超市、发放贷记卡、办理理财、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等新的业务品种,进一步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017年7月,跋涉了60多年的汉滨信合,在滋润了城乡居民数十年之后,又迎来了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时刻。通过组建农商银行,实现经营管理、法人治理的脱胎换骨,将建立经营更加灵活、管理更加顺畅、风险更加可控、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更强的现代银行企业制度,更好地承担起支持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满足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城乡居民、农业现代化发展等薄弱经济环节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充分发挥支农资金主渠道和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向“支持地方经济有力、支农支小有为”的现代商业银行阔步迈进!

新闻推荐

安康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本报讯(记者陈涛)记者从安康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安康市经济整体运行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上半年安康市实现生产总值450.63亿元,同比增长11.4%,高于全...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