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小小猕猴桃结出致富果

三秦都市报 2020-07-04 01:14 大字

安康市岚皋县宏大村,有一片占地2650亩的猕猴桃林。杨全美几乎每天都在这里修枝、施肥、浇水……从一个藤架下钻到另一个藤架。原先在外务工的她,经过几年的摸索,如今靠着这片猕猴桃林,成了年纯收入5万元的返乡务工者。

6月24日,走出杨凌看示范新闻采访团乘车盘旋在山腰公路上,车窗外漫山遍野的猕猴桃林中,成片的藤叶爬在T型架上,纵横交错,随风摇曳。

杨全美的致富经全在山腰上的这片果林里。“在家门口的猕猴桃产业园做工,每天就有100多元的收入。”杨全美是宏大村的脱贫户,近两年,她通过土地流转和在园区务工,于2018年顺利脱贫。

201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野生猕猴桃的荒坡地。“能看到的这片土地以往主要种植的是水稻、玉米,部分甚至抛荒。”园区负责人张天文通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刘占德专家团队,同时借助陕西猕猴桃“东扩南移”布局,成立了宏大猕猴桃现代农业园区,并流转当地土地发展猕猴桃产业。

目前,园区已完成猕猴桃标准建园2650亩、野生猕猴桃改造2000亩,同时完成了全园水肥一体化、硬化园区道路4.8公里、实行了气象观测自动化、病虫防治绿色化、园区管理有机化。并配有职工技术培训室、专家室、检测室等设施设备。

张天文介绍,园区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园区”的发展模式,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和当地的科研技术支撑,着力打造集标准化种植、品种培育、良种繁育、产品开发、科研推广、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陕南山地富硒猕猴桃示范园区。

“全村共流转耕地近5000亩建设产业园区。目前,老百姓除了菜园子,所有土地要么退耕了,要么流转了。这些都是常年在猕猴桃园区务工的本地农户,做一天就是100元,园区还管饭……”岚皋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谢利华指着正在干活的农户介绍。

园区自建设以来一直坚持科技创新,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安康(岚皋)猕猴桃技术推广站、试验站,在研究的同时对农民及其他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培训方式结合现场培训、在互动中进行学习交流,注重培训理念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截至目前接待培训人次达到100余次,发放相关培训资料数量1万多份,共计带动贫困户174户548人。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科技团队先行先试,以科技引领产业发展,2015年,陕西省正式启动实施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形成秦岭南北两大基地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本报记者薛保华通讯员耿苏强苏洪照

新闻推荐

仁心抗“疫” 尽显巾帼风采 记岚皋县政协委员谢晓莉

谢晓莉委员(受访者供图)□来昌荣早市、街边小店、广场上人来人往,大家隔着口罩打招呼,那个充满热情的岚皋又回来了。眼前这来...

岚皋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岚皋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