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回乡当“农民”

安康日报 2019-07-11 07:00 大字

通讯员 廖霖 唐久树

在外打拼20年,事业有成的她却回到了大山里,“老板”回归农民身份,也许对很多人来说需要足够的勇气,但岚皋县民主镇兰家坝村的廖伦非很顺畅地完成了这样的“转身”。她把这些年挣的几百万元投在家乡的土地上,回乡创业打造“田园综合体”,解决了50多户贫困家庭就业,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尽管20多年过去了,廖伦非脑海中仍时常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脚穿解放鞋走在坑洼的山路上,背着柴禾、苞谷面、大白菜,挎着书包往山沟下走,不时摔一跤,爬起来又接着走,去村里小学上课……山路崎岖,一下雨鞋上全是泥巴。她家通往小学的这条小路,不知走过多少次,记不清摔过多少跤,留下的只有贫穷、落后的记忆。

廖伦非的家地处偏僻,山高沟深。 一个普普通通的80后农村女孩子,儿时家境贫困,为了改变生活现状,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让父母亲不再劳累,想离开这个小山村外出发展改变命运。从学校初中毕业后,1997年10月,年仅16岁的廖伦非只身外出打拼,在厂里当过工人、在河北自己做过美容院、办过学校、在非洲开过石料公司。20年间,凭着她的执着、勤劳、本分、坚毅的性格,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走南闯北一路下来,也算小有积蓄,历经坎坷淘得人生第一桶金。然而,她并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按部就班的上班族生活,她心中渴望着早日回乡创业,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随着年龄的增大,心里越来越牵挂家里的老人。在外打拼20年,父母也变老了,廖伦非想好好陪陪父母;加之党和政府给农村的好政策越来越多,家乡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何不回乡创业呢?

2018年2月,廖伦非回到兰家坝村。返乡后,看着很多村民的土地撂荒,乡亲们的日子过得还很艰难,廖伦非的心被触动了。廖伦非说:“以前离开,是为了让我们这个家摆脱贫困。这次回来,则是想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我只想在兰家坝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能够带动家乡父老一起发展致富,让小山村变得美丽富裕。”

然而,质疑声在村里此起彼伏,“一个妹儿懂啥子”“凭她能把我们村搞好么”……

2018年2月,她成立了伦非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进入了种养殖行业,把这些年挣的几百万元投在家乡的土地上。林下种植魔芋、黄花、养鸡。初中毕业就离开大山到城市打拼的廖伦非,没有种过地,投资农业对她来说是一件全新的事。

兰家坝村是岚皋县民主镇北部边远的贫困村之一,这里地势狭隘,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全村三分之一人口为贫困户,村民多以耕种为业,思想偏于保守。创业伊始乡亲们怕亏损没信心,多半处于担心、观望状态, 为打消村民们对她的疑虑,廖伦非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园区规划书,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拜访。“我带大家发展种养殖等产业。请你们给我一个机会,我有信心带大家过上好日子!”得知廖伦非在外生意做得不错,又看她语气诚恳,村民们的态度有所松动。在民主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亲朋好友的鼓励下说干就干,她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讲解合作社运营的好处以及村民以土地入股后收入保障问题,让群众生活有来源,衣食有保障,以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最后,以民主镇兰家坝村为根基,建立种养殖园区,先后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流转土地近1000亩,带头种植魔芋300亩、黄花100亩、茶园改造200亩,发展林下养鸡近10000只。完成了第一阶段园区建设工作。下一步,廖伦非将继续扩大种养殖规模,建设厂房,力争形成全产业链,将合作社发展成为本地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目前,园区尚在发展阶段,但带动作用已初步显现,本村农户足不出村就能务工就业,每天在园区上班人数达30人,日平均工资120元。在对待农民工方面,做啥都得讲诚信,园区从不拖欠村民一分钱的工资,创业至今,已带动周边50多户贫困家庭就业增收。另外,为充分激发村民潜力致富增收,她出资帮助有能力、有想法、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如陈正根、熊明良等户免费发放鸡苗户均200只发展产业,并帮他们把养殖的鸡卖出去。

“一年多时间在家乡的山坡地上精心耕作,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投资农业,尤其是在地无一分平的大山里投资农业是一件很艰难、见效很慢的事业,但不管有多难,这个过程有多漫长,我都会坚持,决不放弃。”廖伦非顽强与自信地说。

说起廖伦非和她的合作社,当地百姓连连称赞。“在廖伦非的带领下,大家渐渐富起来了。”“能吃苦,不忘本,自己有钱了,还想方设法帮乡亲们。” “在深山沟里创业,这个女娃娃不简单。”

新闻推荐

长征村黄花采摘正当时

通讯员黄义张紫瑞近日,在岚皋县堰门镇长征村黄花种植基地,一片片金针花金灿灿盛开,当地村民采摘黄花的笑脸,成为田间地头最美...

岚皋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岚皋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