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配套 家业一体 岚皋县统筹推进就业与搬迁脱贫纪实

安康日报 2019-07-09 07:00 大字

[摘要]——岚皋县统筹推进就业与搬迁脱贫纪实

通讯员 谢应梅 陈洪海 陈延安

仅仅三年多时间,岚皋即完成易地扶贫搬迁9310户30219人,几乎占到全县农业人口的1/4;由此上溯到“十二五”以来,已累计搬迁群众20209户61218人。

这么多的搬迁人口,如何解决他们的后续收入成了关键。岚皋县没有忘记这一重要使命,从2016年起,便围绕安置点加强新村建园区、城镇建厂区、住地变景区的“三区”建设,与搬迁脱贫统筹推进、同步落实。

新村建园区,让搬迁群众能挣钱

今年47岁的滔河镇双向村村民陈广信,2016年以前一直住在风雨飘摇的三间垛木房子里。脱贫攻坚全面开展后,他家在政府补助下在山下新村盖起两间两层楼房。

然而,收入问题又成为陈广信焦虑的问题。2017年春,正准备又要搬回山上住的陈广信,突然收到一个大好喜讯:公路要修到山上,建近万亩的中药材种植园区。

陈广信从此便有了事干,每天给园区打工,按时上下班。一年下来,收入少则一万多,多则两三万元,一家吃穿用再也不愁,让他彻底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既解决了房子又解决了收入,陈广信是村里众多享受到这一政策的群众之一。三年来,村上引进了两家公司,分别种植云木香6000亩、黄连4000亩,发放劳务工资280多万元,户均入账2万元,人均入账3000元。全村一举越过贫困线。

双向村也只是岚皋围绕分散安置、中心村安置、“交钥匙”工程同步打造产业园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岚皋县很好地结合了“产业需要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劳力、搬迁要脱贫还得产业跟进”的特点,实施“产业上山、人口下山”,促推搬迁就业双赢目标实现。

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岚皋毫不动摇地坚持生态友好型产业。虽穷,但拒绝工业污染型企业,而是打造以茶叶、魔芋为主,猕猴桃、瓜蒌、中药材、蜂蜜等为辅的产业拼图。

经营怎么办?岚皋主要采取“公司+园区+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一种模式是企业承载,群众取得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一种模式是合作社牵头,全民参与。

众多群众不想当“小灰兔”,不要租金要股份,成就了良好希望。

“现在的产业不像过去,像搞运动盲目地一哄而上。现在的农业产品基本上不愁销,再加上都是安心干活,有地、有厂,工资一分不欠,很踏实。”陈广信表示。

据统计,全县共培育园区147个,72个贫困村实现了现代农业园区全覆盖,带动贫困户22910人,人均增收3600元,几乎占贫困群众收入的“半壁江山”。

城镇建厂区,让搬迁群众能上班

今年40岁的方洪艳是四季镇月坝村村民,她和丈夫、女儿一直住在交通不便的山上。去年她家在集镇享受到一套75平方米的房屋,搬进入住后,女儿就在镇中心小学上学,丈夫被聘进了建筑施工队,她则进了社区豆腐乳工厂上班。

“说实话,开始住下来还不习惯,光房子没事干,心里闹得慌。现在,丈夫每月能挣三四千块钱工资,我也能挣两千多元,这颗心才算落了地。”方洪艳笑着说道。

为了让搬迁群众能就业,2018年来,岚皋县创新实施就业扶贫“五个一”工程,即一个镇建立一个基层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一个镇(社区)创办一个新社区工厂,一个镇创建一个市级就业创业产业园区,一个镇建立一个培训基地,一个贫困建立一个公益性管理服务中心,从机制体制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障搬入社区群众就业。

创办社区工厂是岚皋近年来最大的亮点,而毛绒玩具无疑是其中最大的“明星”。2018年,岚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先后赴江苏、河南、广东、福建等地考察,共引进总部型毛绒玩具企业3家,在全县12个镇建起了分厂,解决了千余名群众就业。

从堰门镇隆兴村搬到民主镇李家浜的毛先左,一直在外打工,近年因腰部疾患,下不了重力,也就没了收入来源。今年社区毛绒玩具厂开工,他就进了厂。

“我这腰部主要是下不了重力,掮、挑、背都不行,但手上活儿还行,可是这附近开始又没有这样的活儿,走远了工资太少不划算。现在好了,厂区就在附近,早去晚归很有规律,(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大水面生态养殖获丰收

大水面生态养殖获丰收盛夏时节,在岚皋县蔺河库区南宫湖大水面生态养殖基地,渔民们迎来了首批鲜鱼丰收。此次鲜鱼捕捞花鲢鱼...

岚皋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