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乡村接通大“网”路 “互联网+”为岚皋接通高质量发展“端口”
[摘要]——“互联网+”为岚皋接通高质量发展“端口”
通讯员 陈延安 苟元学
初夏的岚皋大地,草木葱茏、一派生机,宽敞而蜿蜒的水泥路旁,黑黝黝的电线杆间笔直的光缆,在每一个它所经过的镇、村和院落留下一个个信息载口,把丰富多彩的信息输送到千家万户。
这是笔者在岚皋县哪怕是最偏远的乡村也能看到的一幕。
岚皋县经贸局负责工信工作的干部朱华告诉笔者,这里的许多工程都并非是电信、移动、联通和广电四家公司以营利目的而建设的项目,而是各公司在上级公司领导和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下,着眼未来,履行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的一项有力的举措。
建设:目标全覆盖,线过“鬼门关”
滔河镇双向村属岚皋县最偏远村之一,距离县城57公里,而且很难遇到一块像样的平地,两岸都是高山,中间全是峡谷。虽然双向村本身地势较平坦,然而外面的信息进不来,里面的产品出不去,也就贫困了。
“鬼门关”就好比双向村的“大门”,险峻幽森、山树斜生,即使站在清幽的河水中间,仰头也只能看见“一线天”。于是,人们黄昏后便不出村,当心有“鬼”。
然而,就在这两年间,电信、移动、广电光缆纷纷架了进来,它们将现代信息输送到了这块“不毛之地”。有了电视、4G信号,人们再也不怕“鬼门关”了。
倒是这“鬼门关”给双向村招徕了生意。人们纷纷走进来,喇叭响了、电视亮了、游人多了。村民先是好奇,后便做起生意,供游客吃、住、行、游、娱、购。
双向村贫困户黄龙春感慨:“信号通了,我每年光卖板栗就是1万多块钱。”
群众是方便了,然而追溯其建设过程,则艰难异常。高山、峡谷、人稀,是这里的普遍现象。全县17.2万人,农村人口14万;贫困村72个,贫困人口近6万人。艰苦的地理条件,也决定了在这里建设每一座基站每一公里光缆都要付出更多的汗水与资金。很多工程难以收回成本不说,施工人员甚至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比如维护中遇到大暴雨等恶劣天气。
许多基站和光缆的建设连路都不通,全靠肩挑背扛。然而,在一份深深地为民情怀下,公司和工程队一点儿也没有减少建设的热情,反而是加快了脚步。
两年来,全县共铺设光缆2000公里,新增基站327座,125个行政村实现宽带全覆盖;有线电视网络覆盖123个村,72个贫困村公共WIFI全部竣工投用。
运营:提速又降费,群众心里甜
清明节前的城关镇春光村,春风暖人、春光大好。43岁的贫困户柯贤梅,一边喜笑颜开地剁猪草,一边时不时抬头望望前面的手机——这是她在给自己拍摄抖音短视频。
“我老公笑我‘妖精’,我说一个人在家,要喂养五头猪,还要种三亩地,如果不再快乐一点,别说脱贫了,连自己都要被压垮。”柯贤梅笑着说。
这两年,柯贤梅尝到了扶贫的甜头。买仔猪政府有补助,自己只管喂养;有线电视进了屋,也不收钱。农闲时,她最喜欢看电视,经常看到哈哈大笑。她的这部手机,原先打电话都“结结巴巴”,现在4G开通了,再也不用破着嗓子“吼”了。
开始,柯贤梅还蹭别家的网。有时关系闹别扭了,邻居就把密码改了。去年,村里建起了公共WIFI,于是,她出出进进都能免费上网了。
“精神的贫乏有时比物质贫乏更厉害。现在是信息社会,离不开手机。宽带来了,免费WIFI有了,手机信号强了,日子也就有趣了。”柯贤梅告诉笔者,她2018年喂养的5头猪,其中有一半的猪肉都是在微信上销售出去的,平均每斤比市场价高出2元,是因为自己把打猪草、剁猪草等生态喂养的视频都传到网上了。
要提速就得有施工。基站提速主要靠更新设备,主要集中在塔上,而宽带提速,则需要更换线缆,由铜芯线变为光纤。这和其他工程一样,有时仍然会遇到阻拦施工方面的事,但在公司和各镇村共同努力下,从未影响过进度。
降费是群众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我仔细比较了一下,两年前,每月38元的套餐现在只需19元,而且速度比原来快多了。”春光村贫困户翟光余表示。
据岚皋县经贸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全县平均网速达到37.5Mbps,远高于国家工信部规定的不少于12Mbps要求,同一用户相同业务费用同比下降30%以上。(下转三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赵坤熊煊)5月8日至9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政协主席薛建南一行深入陕西省岚皋县部分镇村企业,实地考察苏陕对口帮扶工...
岚皋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