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住行”打开新天地 岚皋探索消费扶贫工作模式加快脱贫步伐
[摘要]——岚皋探索消费扶贫工作模式加快脱贫步伐
通讯员陈洪海 张昊
“土蜂蜜、干黄花、椴木耳、干洋芋果、干四季豆琳琅满目,在学校看到家乡的产品,心情非常激动……”3月25日,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音乐系的岚皋籍学生范敬玉在老校区见到家乡产品,高兴地告诉笔者。
不仅仅是高校。近年来,苏陕协作在岚皋实施产业项目41个,撬动投资5.66亿元,带动3350户11036人增收、2093户7428人实现脱贫;省商务厅投入资金100万元支持万家村产业发展……
“线上+线下”,推出岚皋好产品;“转型+提升”,打造岚皋好品质;“文旅+生态”,提升岚皋好形象。消费扶贫新路子,让岚皋整县脱贫阔步挺进。
“线上+线下”,助推岚皋走出去
“我是岚皋县职农协会何先进,我为农产品代言……”3月20日,岚皋县扶贫超市总经理何先进,在微信配图销售县内富硒茶、瓜蒌籽、葛根粉、魔芋干等农副产品。
自去年7月该县扶贫超市开业以来,共上架县内农副产品80余种,实现销售额80余万元,为贫困户牵线搭桥订单销售120余万元,现在货物是供不应求。
在岚皋,像扶贫超市一样销售岚皋本土特产的超市、专卖店还有23家,各镇的土特产通过“农超对接”“年货集”集中销售、饭店包售的方式,被源源不断地送到县城群众手边。
不仅如此,2018年,岚皋共组织农产品外出推介30余场次。在西安、昆山、宁波等市组建了5个生态富硒农产品直营店;支持县内企业与西安、常州等大型农批市场、连锁超市、高等院校合作对接,广泛开展农批、农超、农商对接10余批次。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与岚皋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的县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人民团体、高校,直接采购岚皋茶叶、富硒水、农副产品等消费274.55万元,帮助销售1402.06万元,招聘用工224人,个人行为消费245.16万元。
“消费扶贫,关键在市场,消费群体和市场在互联网上,我们的工作就得做到互联网上……”岚皋县副县长伍玉兰这样说道。
为扩大市场,岚皋鼓励制定农产品销售、分级包装、加工配送、冷链运输等标准,以标准化促进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推动农产品网络品牌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农产品线上销售的前置障碍。
据该县电商办主任汪本珍介绍,岚皋已建成1个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2个镇电商服务站、72个村电商服务点,培育电商龙头企业4家、小微企业24家、物流快递企业14家,天猫、京东、淘宝等店21个、微商600余个。开发电商扶贫产品30余种,2018年度实现线上销售额0.9亿元,线上交易额2.2亿元。在县城景区、宾馆开设特产专区(柜),醒目位置摆放岚皋特产网店二维码,实现手机一键扫码,商品邮寄回家……
众人拾柴火焰高。随着更多民营企业、社会团体、机关单位通过“线上+线下”参与消费扶贫,岚皋已然形成了脱贫攻坚多点开花的局面。
“转型+提升”, 打造岚皋好品质
“在消费扶贫过程中,要推动企业不断提高农产品供应水平,在品牌打造、包装设计、线上线下营销、溯源体系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岚皋县县长杨义龙这样讲道。
消费扶贫绝不是道德绑架,只有品质过硬,满足消费者需求,才会长久。
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岚皋县加速推动产业融合,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地,将农业由传统粗放型的单打独斗,向集约型规模化转型。
“几乎翻了10倍,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这样的穷山沟,种出来的洋芋也能卖出这样的价钱。”3月19日,大道河镇绿升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张磊对笔者说。
地处岚皋县最北端的大道河镇东坪村土地优良,在外打拼多年的张磊,看准商机,返乡投资1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600余平方米,引进茶叶、土豆系列制品生产线2条,流转土地近300亩。原来在当地不值钱的洋芋等农产品,通过精深加工为干洋芋耳子、干洋芋果,卖出了好价钱。2018年,村里156名贫困群众凭借该企业实现增收。
2018年,岚皋全县共培育147个县级以上农业园区,全县72个贫困村实现魔芋、茶叶、猕猴桃、栝楼、中药材等农业园区全覆盖,8202户25196名贫困群众与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尹正华)近年来,岚皋县财政局不断转变服务职能,严格资金监督管理,优化行政服务效能,提高资金运行质量,畅通资金公开...
岚皋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