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镜头把南宫山传向远方
□ 陈延安/文 邱仕君/摄
提起邱仕君,巴山深处岚皋县的百姓几乎家喻户晓。
1979年,21岁的邱仕君担任岚皋县民主区中心文化站站长,东拼西凑了100多元买了台“海鸥”120相机。最先他只是拍一些人物照、工作照。一次他到邻省出差,别人问他是哪里人,他回答“岚皋”,结果对方一脸茫然地说“从没听说过”,他怅然若失。
“一定要改变一说陕西就是黄土高坡、荒沙古城的印象,一定要把深藏在秦巴深处的‘小江南’传播出去!”自此,邱仕君把镜头锁定在了岚皋的山山水水。
20多年前,岚皋县的南宫山还“养在深闺人未识”,连本地许多人也不知晓。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邀他一起攀登南宫山。到达峰顶的那一刻,邱仕君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那瞬息万变的云海,俊秀挺拔的山峰,直插云霄的石林,如诗如画,宛如仙境。陶醉在美景中的他一连拍完了身上所带的两个胶卷,仍意犹未尽,只好悻悻而归。
距岚皋县城东南约30余公里的南宫山,三峰矗立,形同笔架,故又称笔架山,山中古木参天,绿荫掩道,溪流潺潺,香花遍地。
南宫山的冬景已经拍了三年,可一直没有特别中意的作品。邱仕君没有灰心,直到第四年,他再次带上干粮,身背沉重的摄影器材,只身攀登到南宫山,果不其然,南宫山顶白茫茫一片。
要表现南宫山的雄奇,则需要攀上另一座山峰上。经过4个多小时艰难爬行,他终于摸上山顶。此时,寒风阵阵,他躲进岩石缝里避风。饿了,就啃几口冻成硬块的方便面。渴了,就从地上抓一把雪……一连几天,一直没有出现他期盼的那抹阳光。他默默地忍受着、等待着、期盼着……
第五天清晨,天空终于露出了笑颜。一缕耀眼的阳光刹那间冲破浓雾,照耀在银装素裹的南宫山主峰上,那样圣洁,那样庄严,那样摄人心魄。邱仕君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连连按下快门,忘记了所有的艰难与苦痛……
坐三轮、骑摩托、跋山涉水,南宫山成了邱仕君最倾心的“恋人”,每年上山少则几十次,多则上百次,南宫山的山山峁峁,沟沟坎坎,他了如指掌。
邱仕君的镜头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南宫山的四季美景,一张张如梦如幻、精彩绝伦的南宫山摄影作品,让南宫山一步步走出深山,名声远扬。如今,南宫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国家4A级风景区。
关注身边的美景,是邱仕君几十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为了寻找县城最佳拍摄角度,为了能拍摄县城不同的景色,邱仕君经常带着镰刀,披荆斩棘爬遍了县城周围的高山。他的许多表现县城的摄影作品,猛一看还以为是航拍作品。
岚皋县内的神河源,是大巴山最大的高山草甸,为了表现蓝天下、星光里、晨曦中、日落时不同的景色,邱仕君自备了勉强可以栖身的帐篷和一箱方便面前往神河源,不顾蚊虫叮咬,一住就是一星期……由此,一帧帧神河源的摄影佳作,走进人们的视野。
岚皋的四季美景,通过邱仕君的镜头传播祖国各地。30多年来,邱仕君凭着对家乡和摄影的热爱,拍摄了近百万幅照片,其中近万幅被中、省、市报刊、杂志、画册刊用,500余幅作品获奖,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600余期,出版旅游风光画册3部,多件次作品代表国家走出国门展出,多次受到中省市文化部门表彰。
鉴于其对家乡所作特殊贡献,邱仕君也从县文化馆一名普通的干部提拔为县旅游局副局长直至县政协副主席。
走在岚皋县的城乡,随处可见邱仕君的摄影作品。因为摄影,他成了当地的名人;这些年来,为了摄影,他外欠了数十万的外债,也成了有名的“负翁”。
“再难也得让相机先吃饱!”这是邱仕君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如今的邱仕君已界退休,更是把精力和情感聚集在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行走在山水间。
新闻推荐
□牛谦才文/图1995年以前,除了向交售农副土特产品的农民发放各种物资奖售票证以外,粮食部门对农民收购粮食也实行发放物资...
岚皋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岚皋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