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万师生“日行一善”成为三秦亮丽风景线

各界导报 2018-06-12 01:05 大字

5月28日在渭南召开的全省中小学慈善教育工作推进会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李宏塔及与会领导在渭河小学观摩慈善文化教育成果□赵浩义

响应中华慈善总会号召,从2011年11月开始,陕西省慈善协会联合省教育厅实施中小学慈善文化教育项目。这一教育项目经过十校试点、千校实施,到全面推广,历时七年,如今已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省内6500所中小学校,近400万师生参与了这一教育活动。

有序推动慈善教育读本纳入教学计划

陕西省中小学慈善文化教育活动从2011年11月开始实施,首先在西安、宝鸡、铜川、榆林、安康五个地市的10所学校试点。2013年部署在全省千校实施。2014年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我行善我快乐”主题慈善征文活动。2015年又将“废旧衣物一张纸·节俭环保献爱心”纳入慈善教育活动内容。2016年,省教育厅、省慈善协会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全面开展慈善教育活动的通知》,并召开全省慈善教育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省中小学校学生每月上一节慈善课,举行一次慈善主题班会,写一篇慈善故事作文;学校每年组织一次慈善演讲大赛,进行一次慈善征文评选,开展一次慈善文艺活动。各学校还将慈善读本列入校本教材纳入教学计划实施“六个一”教育活动。七年来,全省筹集2200万元,购买《慈善读本》220万册,发放读本电子版U盘5000余盘。

从2013年开始,省慈善协会还联合省委高教工委、团省委、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在全省高校实施“阳光行动——慈善文化进大学”项目。在高校开办慈善文化大讲堂,举办慈善论坛、慈善沙龙,开展慈善书画、摄影、项目创意大赛等,并每年组织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利用暑假深入贫困山区扶贫支教,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有效地实施了38个产业、教育、健康、文化扶贫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此项目被表彰为“三秦慈善楷模项目奖”。

工作机制协调推动及时解决新问题

慈善文化进校园是教育部门与慈善组织共同发起实施的树德育人项目。七年来,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慈善教育工作,把慈善教育作为新时代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在省慈善协会设立了“教育基金”。王建利厅长和几位副厅长多次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市、县教育部门对慈善教育也高度重视,成立了教育活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慈善组织与教育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活动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渭南市将慈善教育纳入建设“善行渭南、幸福家园”总体规划,市教育局、慈善会多次出台措施推动教育活动在全市广泛开展。临渭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区教育局、慈善会明确分工,齐抓共管,将慈善教育“六纳入”、“四结合”。局领导和与会领导共同深入到学校观摩慈善课、调研指导;组织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送优质慈善课下乡,组建慈善教育城乡学校共同体;教育活动深入扎实成效显著,成为全省的一面旗帜。

安康市教育局、慈善会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慈善教育与学校工作“三结合”,教育活动在全市1000多所学校普遍开展,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慈善教育全覆盖。岚皋县大道镇九年制学校扎扎实实开展“六个一”教育活动,还利用山区学校的安全通道创建了长160米、高3.4米封闭式的“慈善文化长廊”,长廊里悬挂54块慈善名言警句,让学生耳濡目染慈善文化。

核心内容每月上好一节慈善课

陕西慈善教育以慈善课堂教学为抓手,每月上好一节慈善课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内容。学校在每月的四节德育课中安排一节慈善文化教学课程,以慈善读本为教材,采用多媒体形式教学,通过系统的慈善文化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崇德向善的思想品质。

慈善会还与区教育局共同编制了《中小学慈善教育课程教学评价表》,从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策略、学生状态、课堂资源开发四个方面量化打分评价。

在渭南市实验小学,慈善教育有教材、有师资、有教案、有考核、有评比。低年级重点创设情境进行慈善意识及习惯的训练;中年级以交流慈善故事的方式提高对慈善的认识;高年级侧重社会调查理解慈善内涵。并对《慈善读本》进行二次研究开发,研发编辑了1-6年级课本教材在全区推广。其科研成果已被教育部列入“十三五”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

榆林市星元小学创造了“宣、学、读、讲、唱;看、写、访、谈、做”十字课堂教学法,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西安市未央区、长安区学校慈善教育由德育处统一组织,各年级制定教学计划,以“感恩与责任”为主题开展教育活动。

宝鸡市则将慈善教育纳入“道德宝鸡、书香陈仓”规划。

示范引领抓点带面建立有效考核机制

在全省慈善教育活动中,各市、县的基本经验就是抓点带面,首先创建示范学校,在示范学校探索教育活动的路径与模式,总结经验,面上推动。

安康市在全市实施慈善教育“十百千工程”:创建10所示范学校、100所特色学校、推动全市1000所学校开展。

汉中市11个县区,县县都有七八所示范学校。

榆林在创建的6所市级示范学校中总结了“四推进”、“四结合”的模式在全市推广。

渭南市在全市总结推广市实验小学“导-读-行”三步教育模式,即情境导入、细节品读、活动践行,孩子在爱心图片、爱心歌曲、爱心故事的熏陶下接受仁爱思想,践行慈善之举。

目前,各设区市、韩城、杨凌示范区都创建有市、县级示范学校。

明确目标,量化标准,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评比制度,形成激励机制是陕西推动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的有效措施。

榆林市慈善会联合爱心企业家方光玉在协会设立1000万元“青少年品德教育冠名基金”,在靖边县8万多师生中开展品德模范家长、品德模范教师、品德模范学生评选活动。

渭南市临渭区慈善会设立了30万元的慈善教育基金,每年召开慈善教育表彰大会。

宝鸡市对中小学的慈善课时安排、师资配备、教学计划、课程设计等建立了考核机制坚持每年检查评比。

近三年来,各级教育部门与慈善协会表彰优秀项目学校536个、品学兼优学生数万名、爱心老师近万名、优秀家长数千人。

慈善活动用“善”培养学生的行为

慈善教育的宗旨是育德树人,“日行一善”社会实践活动是陕西教育活动的丰富内涵,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使学生参与到慈善公益活动中,用“爱”塑造学生的心灵,用“善”培养学生的行为。近几年来,各校在上好慈善文化课的基础上,普遍开展了学生慈善公益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从课堂到实践。随着教育活动的深入,从2013年开始,各项目学校开展“日行一善”主题实践活动,举办慈善主题班会、写慈善故事作文、组织慈善征文评选、举办慈善文艺活动。倡导学生每天在校做一件帮助同学、净化校园的小事;在家做一件帮助父母、孝亲敬老的善事,在社会做一件服务他人、文明礼貌的好事。“弯腰工程”、“一元捐”、“一张贺卡”从细节做起。从课内到课外,从课堂到实践。搭建了健全学生人格的大舞台。榆林市项目学校持之以恒开展“学雷锋·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学生每年做好事近千万件,中央文明办亲临学校观摩指导,该市实验小学连续四年开展慈善义卖活动,义卖所得善款结对帮扶市特殊学校学生。临渭区教育局为中小学学生配发7万册“日行一善”记录本,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品行档案。据统计,全省项目学校学生“日行一善”做好事每年数以亿计。

——从校园到社会。2014年后,“日行一善”主题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进入社会。项目学校师生们利用节假日走出学校开展扶贫济困,扶孤助老、环保卫生、疏导交通等各类慈善公益活动。一个个幼小的心灵,在浓浓的爱心熏陶下,从善的接受者变为输出者和传播者。渭南市临渭区9·5慈善日和9·9公益日活动中广大教师及家长慈善扶贫捐赠60余万元,城区学校向农村学校支教扶贫捐赠图书、教育设施价值400万元;西安市未央区、长安区在敬老院、老年公寓建立了慈善教育实践基地。在各项目学校中开展了“奉献爱心擦亮西安”和“烟头不落地、西安更美丽”活动,组织学生到街区道路擦洗护栏、捡拾烟头垃圾;汉中市项目学校以“爱在行动中成长”为主题,开展“胸有善心、口有善言、眼有善景、手有善行”的“四有”实践活动。延安市宝塔区四中学生做好事每年收到感谢信8000余封。

——从学校到家庭。2015年以来,省慈善协会、教育厅将“废旧衣物一张纸,节俭环保献爱心”行动纳入“学校慈善教育”的主题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将家中的废旧衣物、纸张捐赠到学校。临渭区中小学在校设置废旧衣物回收箱110个,回收衣物160吨,废旧纸张变卖收入8.6万元;全省项目学校捐赠废旧衣物近1300吨送省慈善协会“爱为宝”生产线加工,废旧纸张变卖收入近百万元。

——小手拉大手。在慈善教育项目学校,普遍形成了小手拉大手、行善献爱心的社会现象。榆林市项目学校开展校内助学活动,学生回家动员父母献爱心,累计向600名贫困高中生和160名贫困大学生募捐102万元。不少学校学生拉家长参加学校慈善讲座和慈善公益活动。延安市城区五所项目学校1300名家长参加了学生志愿服务队。

——扶贫帮困。各项目学校力所能及地开展了各类扶贫助学捐赠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项目学校师生及家长扶贫捐赠1000多万元,资助校内外贫困家庭5000多个,资助贫困学生近万名。延安项目学校教师和家长扶贫捐款100余万元,吴起县第三小学教师成立了慈善助学志愿队,资助贫困学生38名。汉中市11个县区项目学校普遍开展为本校贫困学生捐款活动。榆林中学、第十中学师生每年开展“慈善一元捐”,年捐款8万余元扶助社会贫困家庭。宝鸡市渭滨区一小学师生捐赠1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延安项目学校为一名患癌症学生捐款14.84万元。

——志愿服务。延安市宝塔区四中每周六上午出动7000多名师生到延安街道打扫卫生,去年志愿服务32万工时,荣获“全国德育实验学校”;渭南临渭区156所中小学校组建师生志愿服务队,每月各志愿队走出校门开展两次志愿服务活动。全省项目学校5000多支志愿服务队,数百万师生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开展各类慈善公益活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学校普遍在校内建立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儿童之家”,省慈善协会募集善款3500万元以“儿童之家”、“慈善筑巢”、“关爱花蕾”项目为载体予以扶持。项目学校在“儿童之家”设立了图书角、心灵驿站、亲情连线,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业辅导和心灵慰藉。在常态化开展关爱活动的同时,慈善组织、教育部门联系社会爱心企业、人士对口帮扶,2015年以来,全省项目学校启动了城乡携手关爱留守儿童的“暖冬行动”,为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募集善款1000余万元,送去了崭新的棉衣、棉帽和棉鞋等物品。

为了检验教育成果,从2013年开始,各级教育部门、慈善机构每年联合组织开展一次以“善行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日行一善”演讲竞赛。

如今,慈善教育项目学校数百万师生“日行一善”,已成为三秦大地一道亮丽的慈善风景线。

新闻推荐

陕西故事 岚河:钟灵毓秀的诗意世界 ——本报记者探访三秦儿女的“母亲河”(16)

岚河绕城而过,在岚皋县城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一条条溪流的汇入,成就了岚河的宏阔。岚河边生长的珍稀树种——珙桐。在汉滨...

岚皋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岚皋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