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不垮的脊梁

陕西农村报 2020-08-12 00:51 大字

?邹清华抱着猪仔。

?邹清华给猪喂食。

通讯员 沈康 本报记者 李冀安 文/图

“噜噜噜,噜噜噜……”7月24日,记者来到汉阴县观音河镇进步村的清华家庭农场里,邹清华夫妇正在忙着给猪喂食,他们虽然累得满头大汗,脸上却挂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已出栏肥猪30头、猪仔80余只,卖了20余万元。”50岁的邹清华激动地盘点着自己的“资产”。如今的邹清华走到哪儿,笑容就带到哪儿,一改几年前沉默寡言、郁郁寡欢的模样。

1992年,为供儿子上学和维持一家人的生计,邹清华外出务工。2006年春,他带着务工攒下的5万元回乡准备建房。可到家不久,身体一向硬朗的父亲被查出肾衰竭晚期,仅一年就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几万元的外债,但最终也没能挽救回父亲的生命。料理完父亲的后事,他带着儿子一起再次踏上务工路。

通过父子俩的艰辛努力,外债逐渐还清,日子也一天一天变好,邹清华再次燃起建房梦。然而2015年10月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以及随之而来的变故,又再次击碎了他的建房梦。自己因车祸花费了十几万元,母亲又突发脑梗离世。

接二连三的变故,让邹清华奋斗20余年的积蓄付诸一空,而且债台高筑,原本宽裕的家庭变得拮据,一向善谈多语的他变得沉默寡言。2016年邹清华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贫困帽’戴在头上,我的心情特别沉重,总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来,心里每天都在盘算着尽早摘掉它。”邹清华决定不等不靠,凭自己的努力换取美好生活,在奔小康的路上跑得更快、更稳。

好强的邹清华每天都在思考出路,虽然身体逐渐恢复,但他依旧无法干重体力活。邻居刘学朝被他的脱贫决心和毅力所感动,主动介绍他发展养猪产业,但是对于已经入不敷出的邹清华来说,大规模养殖谈何容易,技术、资金都是“拦路虎”。

帮扶干部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助邹清华协调落实5万元产业扶贫贴息贷款和2万元的扶贫互助资金贷款,并组织他参加职业农民培训。亲戚朋友见他发奋努力,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了本钱,他开始建猪舍、购买仔猪和鸡苗。通过努力,2017年7月养猪场初见收益,邹清华还清了所有债务,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他申报了家庭农场,获得2万元的家庭农场奖补资金和5000元的创业补贴,日子也红火了起来。

2017年10月,邹清华拿出准备好的《贫困退出申请书》交到帮扶干部手中,并说道:“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国家帮助了我,现在我已经站起来了,可以脱贫了,我要主动退出贫困户。”

“他主动脱贫的行为对于全村其他的贫困户有很好的带动示范作用。”该村党支部书记汤文榜说。

2018年,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邹清华一家搬到了移民安置小区。同时,他的家庭农场也投产运营,养殖规模逐步扩大。为帮助周边农户增加收入,他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周边农户种植的农作物。还把养猪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其他农户,帮助他们选购育种、制定饲料配方、规范疫病防治、准确把握市场行情,成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他带动12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2019年10月被表彰为“汉阴好人”。

“我之所以没有被生活压垮,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今后我要把产业发展壮大,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增收。”面对未来,邹清华充满斗志。

新闻推荐

陕西将清代古梯田打造成开放式生态博物馆

新华社西安6月13日电(杨一苗白妮民)记者13日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陕西将已有250多年历史的清代凤堰梯田,打造成开放式生...

汉阴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