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话药俗

宜宾晚报 2020-06-22 10:38 大字

端午时节天气闷热,暑毒盛行,各种疾病进入高发季节,因此古人视五月五日为“毒月”“恶月”“恶日”。为除毒、辟恶、祛邪,人们采百草,沐药浴、饮药酒、食药膳,以应对自然节令变化而滋生的疫疠。端午节不仅是一个崇敬先贤的岁时节令,更是举国防疫保健的“卫生节”。

◆采百草

端午时,各种草药长成而未老,正是采药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时所采草药药性好、疗效佳。从南北朝起,许多地方的人们选择端午节鸡未鸣时外出采药,以防疾病。南朝粱人宗懍《荆楚岁时记》记载:“是日竟采杂药。”我国传统农事历书《夏小正》记载:“此日蓄药,以除毒气。”又说:“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又有斗百草之戏”。

到了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多次重申采药的时间,以及产地的重要性,他说,“夫药采取,不知时间,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与朽木不殊。”渐渐地,端午采药成为时尚活动。韩鄂《岁华纪丽》中说,端午日“结庐蓄药,斗百草。”所谓“斗百草”,即端午节采药人以百草为比赛对象,或斗百草的药性,或斗百草的产地,或斗百草的真伪……几乎就是一场饶有兴味的鉴别中草药的知识竞赛。斗百草者必须具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等简单易行的识别百草的能力。显然,斗百草是端午采药之俗勃兴的产物,也是促进中草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活动。

到了明清时代,端午采药之俗有了些许变化,人们是中午采药,粲然大备。民俗认为,中午时太阳最烈,这时百草都是药,称为“草头方”。这一民俗事象在地方志中多有记载,明弘治《太仓州志》曰,“午时收百草为药。”

五月是毒月,古人有五月捉蟾蜍之俗,其中蕴含着以毒攻毒、变毒为药的智慧。蟾蜍为“五毒”之一,身上的毒汁自古就可入药,蟾蜍皮肤疣内分泌的白汁,被称为蟾酥,具有清热、消炎、解毒的功效。捉蟾蜍,有的地区是为了取蟾酥;在更多地方,人们捉住蟾蜍,将块墨填入其口中,合成疗效更好的消肿止痛药。比如在河北枣强等地,端午这日捉蛤蟆,主要是为了制作治疗天花毒疮的药。

时至今日,端午采药之俗在陕西、山西、山东等地区依然流行。在陕西汉中、安康地区,五月初五这天,东方刚刚发白,家家户户便上山采集菖蒲、艾叶、夏枯草、金银花、土黄连、香菇、柴胡等,制作夏季饮料。并将艾叶、菖蒲挂在房门口,以防病疫。而陕西汉阴县人,更是把端阳节看成是一个“驱毒避邪”的节日。

端午采百草是良风美俗,因此其早已走出了国门。朝鲜人在午时采益母草,狶蔹草“晒为药用”;日本人将端午采药称为“药狩”;在越南,人们端午采百草治外感、阴虚之病。

端午节采百草,可以合成药丸,亦可熬成药膏,或熬水沐浴,或入酒,或与主食配成药膳,这是几千年来行之有效的防疫保健措施。

◆沐药浴

早在先秦时代,当五月盛夏百虫滋生、疾病流行之时,人们煮兰汤沐浴以祛病除灾,所以端午节又有“浴兰节”之名。《大戴礼记》云:“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也。”屈原在《楚辞·九歌·云中君》中说:“浴兰汤兮沐芳。”意思是用兰煎水沐浴。

成书于西汉、托名神农氏的《神农本草经》记载:“兰入药,四五月采,辟不祥,故齐(斋)以事大神也。”在端午这一日,人们用兰汤沐浴,祛除不祥,祛病防身。可见,汉代已经十分流行兰汤沐浴习俗了。唐代药浴之风大兴,韩鄂《岁华纪丽》认为,端午时节为“浴兰之月。”

明清时代,端午节除了兰汤沐浴外,还有采菖蒲、艾草烧水,洗澡的习俗。《帝京岁时记胜》载:“端阳日,蒲艾曝干存贮,用以沐浴,兼洗冻疮。”甘肃静宁、礼县及陕西镇巴等地区的风俗是,端午采百草熬热水沐浴以去疮毒;在陕西汉中、安康地区,端午节的清晨,家家忙采百草,晚上用艾叶、菖蒲、花椒、千里光、蒜皮等熬水,为孩子洗澡,以此驱邪消毒,防病健身;湖南民间有“洗端午澡”之俗,民谚:“洗了端午澡,一年身上好。”每逢端午节,人们采百草,或买艾叶,菖蒲、大蒜、金银花、车前草、鱼腥草等药用植物,熬水洗澡,认为“洗端午澡”,可以清热解毒;贵州地区端午习俗之一是,清晨,男女老幼去野外游玩。中午,人人手抱花草。晚上回家,将花草放入水中煮开洗澡,老人称其为“游百病”或“洗百病”。

沐药浴之俗,至今未泯,药浴已成为遍布城乡的产业,前景广阔。

◆饮药酒

《汉书》载:酒为“百药之长”。端午节饮用菖蒲酒之俗大约始于南北朝,因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饮菖蒲酒能辟恶祛毒。菖蒲简称“菖”,亦名白菖、泥菖蒲,有香气,可入药,是生长在山涧泉流旁的一种名贵药材,具有开窍、活血、理气、散风和祛湿等功能。以菖蒲为药料,入黄酒浸泡而成菖蒲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因而,端午节饮用菖蒲酒的习俗代代相传。

明代端午节饮用雄黄酒。雄黄是矿物,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成雄黄酒。《本草纲目》谓:“雄黄性味辛温,有毒,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祛痰功效。”因雄黄酒有毒性,多为外用,杀菌消毒。《帝京岁时纪胜》介绍了雄黄酒的制法和用法:“(端午节)午前,细切蒲根,伴以雄黄,曝而漫酒。饮余则涂抹儿童面颊耳鼻,并挥洒床帐间,以辟毒虫。”可见端午节饮用的雄黄酒,是以雄黄和蒲根一起浸泡的。另外,《燕京岁时记》介绍了雄黄酒的另一种制法:“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晒之。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以避毒物。”这主要是外用。

饮药酒之俗千古流传。在闽西长汀,端午时每家都用米酒调一点雄黄,制成雄黄酒,全家老少都象征性地稍饮一点;苏州一带过端午有“晒雄黄酒”之俗,五月初一至初五,每天将其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然后端午时饮用。而谚语“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月端午喝雄黄,四季不生疱和疮”“端午节,雄黄泡酒五毒灭”则说明,此俗信在民间根深蒂固。

◆食药膳

端午节又一习俗是食药膳。

药膳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远古时就有神农氏尝百草,一辨药食性味的传说。我国最早的中药经典《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药膳食材的记载。进入唐代,药膳发展为专门学科,孟诜的《食疗本草》应运而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食疗专著,孟诜被誉为世界食疗的鼻祖。

古代端午节药膳有三:药粽端午节的节令食品是粽子,从魏晋开始人们在粽子里添加一定的药物,以防病保健。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制作粽子的方法,除包裹禽肉、板栗、红枣、赤豆之外,还添加各种果实、草药。唐宋时代,人们又在粽子中加松、栗、胡桃、姜、桂、麝香之类。

养生药膳孙思邈《千金方》记载:“凡欲治疗,先以食疗。”药膳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好礼物,是古人最好的防疫法。中医界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同病异食”“异病同食”之说。自然环境不同,预防的病症各异,因而,所补药草也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如四川会理地处川南,端午药膳的食材是牛蒡根、牛口刺、沙参,火腿、骨头汤等,以清热解毒为主;西北高原地区端午药膳则以金银花、大蒜、枸杞、银耳等为之,重在生津润燥、预防疾病;而陕南镇巴县端午节习俗是吃大蒜,民间认为,端午蒜味美质高、去毒力强。端午节家家吃大蒜、贮大蒜成风。

值得关注的是滇西北摩梭人也有端午吃药膳之俗。从五月初四起,家家采菖蒲、车前草、薄荷等,将其切碎,与腊肉、鲜猪肉或鱼肉、鸡肉一起熬成药汤。次日晨,祭祀诸神祖后,全家同喝药汤、药酒,他们认为端午喝了药肉汤,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端午茶浙江松阳县的“端午茶”,就是根据松阳所产的具有祛湿散风、清热、消食、辟邪等功效的银花藤、小叶溶、野丹参、山当归等药性植物配置而成的;北方地区,山西万荣县习俗,端午日采集枸杞、车前子、果木等,经过七蒸七晒后阴干,称“百叶茶”,开水冲泡即可饮用。当地人认为“百叶茶”有防治中暑、祛积消食、解渴提神的疗效。

端午龙舟赛、吃药膳蕴含着防疫强身的理念,既是对我国传统中医学的继承,也是科学预防疾病、养生健身的有益尝试。

(据《西安晚报》)

新闻推荐

“银税互动”加速信用变现 为企业提供“真金白银”支持

为帮助企业顺利复工复产,陕西省税务部门不断加强与银保监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协作,充分发挥“银税互动”平台作用,全力为企...

汉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