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陕扶贫协作陕西名优产品展引人注目 热闹展会背后的脱贫故事
南京国际展览中心E馆内的2019苏陕扶贫协作陕西名优产品展销活动上,陕北的小伙为客人现场熬制羊肉汤,汉中宁强的姑娘穿上漂亮的服饰为客人奉茶。特产琳琅满目,有宝鸡的虫草鸡蛋、洛川的苹果脆片、兴平的便携辣子粉、铜川的精美瓷器摆件、富平的羊奶饼干等。热闹展会的背后,是一段段苏陕协作下的脱贫攻坚故事。
小杏仁做成大产业
沙漠里能种什么?在本次展会上,记者在榆林展位找到了答案——杏仁。
“我们这个杏仁长在沙土与黄土结合地,矿物质元素比长在土地的那些杏仁高,土壤条件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榆林好婆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辉语言中透着自豪。
2010年,韩辉和妻子成立了公司,并承包了1.2万亩杏仁生产基地。每年春季,夫妻俩雇佣周围村民除草、施肥、修剪、围坑、打药……随着公司的发展,市场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承包的杏仁生产基地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他们又与农户签约3万多亩大扁杏栽植合同,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好处。
如今,在榆林,小杏仁被做成了大产业。韩辉给记者算着经济账:“我们创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直接带动农户127户,其中贫困户76户,年带动农民增收380多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人均7500元,贫困农民基本实现了脱贫致富目标。同时,公司生产种植规模也由2011年的不足600亩,增加到1200多亩,总资产由140万元,增加到800多万元,扩大了5.8倍。”
桃子变身“金果果”
“你看这个桃子,生长全程无公害。”铜川展位上几十个红艳艳的桃子,整齐地放在包装精美的箱子里,格外引人喜爱。铜川市王益区孟农果业专业合作社崔粉娥告诉记者,其中一个叫全家福的礼盒,6个桃子卖168元,单个桃子价格就达28元。
铜川市王益区孟姜塬村地势东南北高西边低,光照充分,黄土深厚肥沃,具有种植桃树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崔粉娥说:“从前种桃都是靠天吃饭,提篮叫卖,一斤2-3块钱。现在桃子的商品率达到了50%—60%,都是按盒卖。”
她给记者介绍,该村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果树研究所合作,指导桃农科学管理,随着土壤改良、优质品种的不断推广引进,“孟姜红”甜桃在市场中颇受欢迎。
如今,孟姜塬村的桃园规模已达4000余亩,年产优质鲜桃3500余吨,产值3000万元,桃农人均收入达1.2万元。村上成立了10多个企业、合作社,对果品进行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同时带动其他镇办种植发展桃产业,还带动了28个贫困户,每人每年可得分红1000元。
拐枣成了“定心丸”
拐枣,别名鸡爪子、龙爪、弯捞捞等,果柄含多量葡萄糖和苹果酸钾,可生食或酿酒;在陕西省商洛、安康、汉中等秦岭山地,当地群众种植历史悠久,食用和药用价值十分丰富。这样的东西,即使在网上,一大把不到5块钱。可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了一款用拐枣酿出来的酒,一瓶一斤装的就卖到499元。
“我们充分挖掘了拐枣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安康市颐品庄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冯立芸在深圳创业成功后,打算回到家乡安康为老家办点实实在在的事。“我们企业每年都需要大量拐枣原料酿酒,这些拐枣酒在南方特别受欢迎,因为我们是采用会员制的方式,在深圳、广州等城市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冯立芸的举动,为广大贫困户送上了“定心丸”。汉阴县双河口镇石家沟村委会为解决产品销路问题,和冯立芸签订合作协议,将该村作为重要原料种植供应基地,进行保底保护回收,彻底解决了发展产业后顾之忧。
“我们采用‘农户+商户+合作社’的形式,带动了325户贫困户。”冯立芸介绍,一棵拐枣树在成熟后,一亩地年收益将达6000多元。
本报记者石喻涵
实习生褚文强
新闻推荐
本报讯(姚富军)8月2日,汉阴县政协主席史正林深入涧池镇东风村督导“百日决战”工作。史正林一行实地察看了东风村脱贫攻坚作...
汉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