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尺讲台到脱贫一线
通讯员 牛伟成
从大学生村官到大学教师,从三尺讲台再到脱贫攻坚一线,虽然时间不长,但在双喜村,没有人不对他竖起大拇指。他就是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派驻汉阴县铁佛寺镇双喜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教师胡维超。自2018年1月任职以来,他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始终心系群众,为民办实事,得到双喜村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
双喜村地处汉阴北部山区,自然条件差,产业基础弱,贫困程度深,全村有388户127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3户524人。为保障脱贫摘帽质量,他通过深入走访调研,结合村情,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一条主线,突出安全住房、产业发展、就业增收、设施建设、环境提升、兜底保障六项重点工作,完善部门帮扶、新民风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三项机制,夯实了脱贫摘帽基础。
双喜村因干部年龄老化,选人用人困难,换届工作进展较缓,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为建强村级班子,他多次与现任干部交心谈话,与老干部、老党员沟通,共同研究工作如何持续推进。在他的积极努力下,村班子顺利完成换届,换届后他积极协助村党支部制定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开展学院行政党支部与村党支部共联共建活动,加强学习交流,规范村党支部组织生活,共同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举措。一年来,全村上下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争先、干群一心”的良好发展氛围。
结合铁佛寺镇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在征求广大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他与村两委班子研究,最终确定走“集体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制定村级“2125”产业发展目标(即在全村发展生态林果2000亩;富硒粮油订单种植1000亩;特色种植200亩;生态养殖5000头/只/箱)。有了发展目标,没有大户带动难以形成规模,示范效益不强。村干部蒋达军2017年就成立了以养殖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想大规模发展林果产业,但心里又没底,担心亏损。胡维超得知情况后,积极与蒋达军谈心,了解其产业发展愿望,分析产业前景及发展困难,并带蒋达军一起到相关部门联系项目,帮助其做群众工作,最终流转400余亩撂荒的土地用于发展拐枣产业,32户贫困户主动加入到合作社,解决临时务工10余人。截至2018年年底,全村共发展拐枣500亩、花椒400亩,其中贫困户占63%,为群众解决长久持续增收注入了活力。为充分发挥合作社带动作用,他积极与所在单位对接,两次在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农副产品展销和推介活动,发动广大教职工参与扶贫,全年共计消费农副产品10.4万元,带动贫困户58户195人增收。
在铁佛寺镇中心小学上五年级的赵霞由于奶奶去世后无依无靠,他知道情况后积极到户走访了解情况,同驻村队员一起到县民政部门帮助办理孤儿相关手续,落实政策补助,为保证赵霞更好得到照顾和接受教育,还积极联系县城小学,亲自送赵霞帮助其办理转学手续,让赵霞在县城与其姑姑赵岗翠一起生活。贫困户余照九发展产业很努力,但是对村上帮扶干部有抵触情绪,认为干部到户就是拍拍照、签签字。他了解情况后主动到户与余照九拉家常,帮他谋划产业发展,了解到他家里有水塘想养鱼时,就从恒口买来鱼苗放到鱼塘,得知他想发展天麻产业时,就让他到镇上参加天麻栽种技能培训,并介绍相关专家认识,一来二去就把关系拉近了,老余家里有啥大事都会喊他到家里做客,帮助把把关,逢人便说“村里来了个好书记,我结了个好亲戚。”
“我来自农村,当了三年大学生村官,两年第一书记,与农村结下了不解情缘,我感恩农村工作给予我成长的养分,更使我明白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戒骄戒躁,沉下身子做人做事的道理。”胡维超说。
新闻推荐
本报安康讯(记者吴琛)“又逢盛夏七月,我驻村扶贫满一年,如今通村路平整了、便民桥搭建了,乡亲们的腰包逐渐鼓起来了,欢声笑语也...
汉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汉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