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提能促发展
通讯员 王文艺 马庆平
近日,汉阴县双乳镇教育培训学校开班,学员们从四面八方齐聚双乳镇三同村农民教育培训学校。学员的年龄参差不齐,有60多岁的老年人,也有20多岁的年轻人。大家一路欢声笑语走进教室,相互间不停讨论交流着。随着铃声响起,教室里终于恢复平静,老师走上讲台开始上课。
本次培训共7天时间,采用“2+5”精准培训模式,主要课程为新民风、生猪养殖及繁育、果树种植及嫁接育苗。
前两天进行公共课程培训,旨在消除大家的“等、靠、要”依赖思想,引导大家增强勤劳致富的信心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意识。教学过程中,通过用身边的典型来现身说法:身残志坚的三同村贫困户邹小溪通过养牛、猪、鸡,勤劳走上致富路;南窑村贫困户周维富通过养蚕,顺利脱贫;新塘村贫困户刘延军拒绝组织安排低保,要靠自己的双手致富脱贫。
后五天进行扶智、技能、技术与实践操作培训,目的是帮助学员掌握一门技术,提高自身致富本领,帮助贫困户从“耕者有其困”到“业者有其技”转变,增强贫困人口“造血”功能,提升内动能力。
三同村农民教育培训学校,前身是原三同村小学,学校占地5600平方米,在市、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6年10月25日正式开班。学校以“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宗旨,以提升贫困户综合素质为目标,号召和鼓励贫困户“学人文道德、惠民政策,学致富技能,做自强自立的合格公民”,通过集中培训、实践,激发贫困户致富意愿,增强致富能力。
“三同村农民教育培训学习我基本上都参加了,内容简洁易懂,现场提问、现场解答,还安排我们实地进行操作,每天还给我们发补贴,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还是党的政策好。” 江河村贫困户张照前如是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齐卉通讯员张恩颐产业模式从供水业务延展至供水工程建设、水电开发、污水处理、水生态治理、水饮品等多个领域…...
汉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汉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