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菜也是农家“财”

安康日报 2019-05-10 01:00 大字

实习记者 滕静

春夏之交,正是收获土豆的季节,在汉阴县蒲溪镇田禾沟村,村民们正往村里的农副产品加工厂运送土豆。加工厂负责人,46岁的沈兰玲,忙着和村民分拣土豆,大的直接送超市,小的送到厂房经过削皮、切片、烘干,加工成干菜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

“以前吃不完烂在地里的菜,现在经过加工,不光卖了,还能卖高价。”村里人怎么也想不到,沈兰玲像变魔术,把这些普通的菜变成城里人争相购买的香饽饽。

沈兰玲,汉滨区梅子铺人,1990年嫁到汉阴县蒲溪镇田禾沟村。随丈夫外出打工多年,2013年回乡创业。“年轻人能外出挣钱,老人妇女出不了门怎么办,他们也想过上好日子。”看着村民还守几亩薄地度日,闯荡多年见过世面的沈兰玲决定带着他们改变生活。于是沈兰玲把村民的土地转过来,先后种植核桃、魔芋、香菇、木耳。2016年成立了田禾沟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里人除了能拿流转费,只要愿意,都可以来合作社做工,每天男工70元,女工60元。”沈兰玲带动了周围百十名村民。

2018年5月,田禾沟村面临民主选举村干部,沈兰玲被村民推选为田禾村副主任。同时,近几年县上提出走一条“党支部+能人+社区工厂+电商+贫困户”的特色发展之路,让她成为产业脱贫的生力军,带领村民一块致富。

肩上有了新担子,沈兰玲更不能有一丝懈怠。有经商头脑的她,意识到农村的农产品销售是个大问题,光靠种还不行,一定要销的出去。虽然有政府帮扶,但要长期保证销量还需长久之计。

随着农村电商销售迅速兴起,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尝试这种销售模式,沈兰玲抓住这个好机遇。2018年6月,沈兰玲成立了电商服务站,每天将香菇木耳玉米产品拍摄、上线、推广,解决村里产品销售面窄的问题。通过网络推广,沈兰玲打开销路,合作社种植的玉米香菇木耳都通过电商销往各地。沈兰玲还买来鸡苗送给村民养殖,以后也通过电商销售。既然网络销售这么好,沈兰玲想到把村民腌制的豆瓣酱和干菜也放在电商平台上,帮助村民增加收入,没想到销量也挺好。后因收购各家的干菜口味有差异,顾客反映品质不一样。在成立电商两个月后,沈兰玲一拍大腿,对村民说,“咱们成立一个农副产品加工厂,生产出品质一样的干菜。”

2018年8月,沈兰玲的合作社门口又多了一块农副产品加工厂的牌子。她买来了削皮机、切片机、烘干机,组织村民统一学习制干菜技术,从此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打出自己的品牌,把村民以前的小打小闹做成一项事业。

“在外地工作学习的人特别爱吃家乡菜。”沈兰玲在广州生活的女儿自从销售家乡干菜后发现顾客越来越多,“这些通过介绍前来购买的顾客表示,吃不了新鲜的吃点干菜也能解馋。”每个月,沈兰玲都要给远在广州的女儿通过电商发货,主要以土豆片和干香菇为主。

加工厂除了加工合作社农产品,村民也可以把自家吃不完的蔬菜送往加工厂收购,然后在加工厂打工,每天挣工钱。这些土豆香菇豇豆经过加工制成干菜,价格几乎翻了一倍,一斤干香菇40元钱,成本18元钱。一斤干土豆片8元钱,成本3元钱。除去加工费,就赚了一倍。沈兰玲还不断增加新品种,农民地里种的萝卜香菜菠菜都被沈兰玲制成干菜放在网上销售。“自从制成干菜销售后,地里的蔬菜就没有浪费的。就连香菇杆都用来做香菇酱。”沈兰玲笑着说自己以前开过饭店,知道菜怎样做着好吃。

现在加工厂所生产的豆豉、青菜、干豇豆等各类干菜和酱类20多种,通过电商平台销往本县和西安、广州等地。仅2018年下半年生产加工农副产品达7吨。

合作社每天用工20多个,主要管护果树、林下养鸡、种植蔬菜。年龄大点的老人和妇女可以来加工厂,生产加工干菜。村里一位老太婆对沈兰玲说,你要好好干,不然我们去哪里挣钱。

沈兰玲从开始成立合作社种植养殖带领村民致富,到后来进行蔬菜深加工及销售,把种产销融为一体,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统一规划、统一经营,以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撑、电商销售服务站为平台,带动群众增收,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新闻推荐

汉阴城关镇举办首届全民运动会

六人七足本报讯(通讯员敖利明)为增强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4月29日,汉阴城关镇举办“和谐文明新风尚·团结奋进助脱贫”首届全...

汉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