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不出县”的医改样本 看汉阴县人民医院学科和服务何以“双优”
[摘要]——看汉阴县人民医院学科和服务何以“双优”
记者 张婧 通讯员 徐苗
“我今天早上试着上楼下楼活动了下,感觉好多了。本来以为要到市上去做手术,没想到我们县医院就能做了,这真是老百姓的福气……”11月15日,汉阴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患者李平感慨地对前来查房的医生说道。
李平家住汉阴县蒲溪镇公兴村,是在册建档贫困户,为了脱贫,他今年去浙江打工,在工作中出现了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并在运动后加重。到外地医院就诊,考虑是冠心病,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考虑到住院费用高,报销比例低,李平回到了汉阴,11月14日在汉阴县人民医院检查后确诊为冠心病、心梗,并在介入手术室成功实施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介入手术室是11月6日开科的,如果早几天,李平的手术必须到安康或者西安的医院做。李平的手术是该院开展的第一例冠状动脉支架手术,这项手术也填补了全市县级医院在心血管微创技术领域的空白。据护士长吴密介绍,截至11月29日,投资1000余万元的介入手术室已经完成了15台手术,对医院来说,每一项手术的开展都是一次令人振奋的突破。
这也是汉阴县人民医院学科建设年的一页华彩,2018年是该院近年开展新技术项目数量最多、技术创新创历史新高的一年,其中10项技术填补了全市县级医院的技术空白,还新开展了2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
院长姚兆明说:“我们大力发展学科建设就是要为汉阴当地的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让老百姓少跑路、少花钱,从而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
打通医院发展的“任督二脉”
“一个医院如果学科建设不上去,肯定会被淘汰。”这是有着36年工作经历的刘定忠对于学科建设的看法,作为汉阴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刘定忠今年实打实地感受到了学科建设年所带来的成果。
“就拿我们内科一病区来说,医院投入近300万完善内镜检查和治疗系统,以前只能做检查,现在可以开展内镜下的食道扩张术、食道支架的置入术、空肠营养管植入术以及消化道息肉的切除术。再比如肿瘤诊断,我们今年开展了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术、经皮肝穿术,就可以对肿瘤进行确诊,紧接着确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患者不用跑到大医院去检查,整个治疗过程就畅通了。”
有了这样的进步,2018年,内科一病区的住院人数跟去年相比预计将会增加100人次,这相当于以前一个月的工作量。汉阴县的健康扶贫工作中,包括胃癌在内的4种癌症,也是在这里进行大病集中救治,技术的发展,为健康扶贫奠定了基础。
神经外科是汉阴县人民医院今年新成立的科室,科主任陈仕明把学科建设看得很实在,他说:“现在各个医院都在发展,医院要站得住脚,肯定要提升技术,否则病人就全走了。”
“比如我们神经外科,很多需要接受手术的患者都是复合型的,牵扯到骨科、普外、胸外等等,之前,医院只能处理简单的颅脑损伤,治疗环节很容易断掉,患者就不得不去更远的医院就医。”陈仕明说,“神经外科手术是争分夺秒的,如果能在县上医院做,对患者来说节约了时间,当然是有更大机会挽救生命,也能够在术后恢复得更好,同时花费也更少。今年神经外科开展的手术,几乎每一例都是突破。”
11月10日,该院开展的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再次走在了安康市县级医院的前列,为家住汉阴县平梁镇69岁的宋宇解除了多年顽疾。宋宇因腰4-5椎间盘突出压迫右侧腰5神经根,5年来一直深受病痛折磨,多家医院辗转就诊疗效甚微,又出现了行走困难。“当日手术我完全是清醒的,没怎么痛苦,医生还一直在跟我说话,手术做完我就能自己抬腿了,腿痛腿麻也没了,听医生说我背上的伤口只有钥匙孔那么大,太神奇了……”宋宇一边说一边开心地做着抬腿的动作。
2018年以来,全省首家韩红复明中心和县域检验中心在这里落成,全市县级医院首家技能培训中心、介入手术室也在这里建成,县域内远程心电中心、远程会诊中心也相继建成运行。该院还新成立了神经外科、康复科、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等学科,肿瘤科也正在积极筹建中,即将开科。
学科建设化作一股股力量,打通了医院发展道路上的阻碍,让每一个治疗环节在这里无缝连接。对老百姓来说,便捷、安心接受治疗,成为他们最大的幸福感。
厚积薄发,打造一支能战斗的人才队伍
在采访中,很多一线的医生都把学科建设形容为“升级打怪”,要做什么样的手术,能治疗哪种疑难杂症,需要更好的设备,更需要能够操控这些设备的人才。
在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上,汉阴县人民医院可谓不遗余力。据副院长连荣涛介绍,医院在汉阴县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的基础上,制定了《成熟型人才引进激励措施》《学科带头人目标责任制考核奖励办法》《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绩效管理规定》等政策,从搭建平台、提高待遇等多方面加大成熟型人才的引进和内部人才的培养。近一年来,引进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9人,医学类大学生50余人,其中研究生2人。
神经外科的陈仕明就是引进人才的典型代表。今年1月,这位有着17年神经外科临床经验的医生来到汉阴县人民医院,组建独立的神经外科。成立不到一年,神经外科的出院人数就突破了500人次,这对陈世明和他的团队来说,毫无疑问是一种振奋和鼓舞。当然,他的目标不仅止于此。“今年人员和设备已经基本到位了,医院已经投入了100多万添置设备,包括颅脑手术动力系统、多功能呼吸机、电子喉镜等,抢救病人要用的急救设备都已经配齐。科室一共有16个人,工作可以正常开展,下一步设备会更加完备,预计在今后的两三年里,我们科室会更加成熟。”
在内科一病区,韩亮和王前波两位医生从2012年起相继到市中心医院和西安交大二附院进修学习消化内镜技术,为新技术的开展做足了准备。年轻的主治医师成海军到西京医院心内科学习了一年多,为介入手术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外面学习确实很有必要,我们在基层,更多接触的都是比较简单的病例,而在西京医院这样的大医院,节奏很快,能够开阔眼界,更新观念,见到不少疑难杂症,自己确实提升了不少。”采访中,成海军还透露了一个信息,“以前出去进修学习,都只能拿基本工资,去年医院给了新政策,在外面进修的,待遇跟在上班期间基本不变。”
为了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医院依托建成的技能培训中心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三基”、专科技术培训考核,并开展学术讲座24场。人才培养要请进来送出去,2018年该院抢抓江苏溧阳市卫计系统和省肿瘤医院的对口帮扶机遇,共选派业务骨干292人次先后到西安、上海、杭州、广州、江苏、成都等地进修、培训,并邀请省市专家来院开展查房、讲座20余场次,指导手术180余例,全面提升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据该院财务科负责人介绍,今年该院人员外出进修培训学习的费用达80余万元。
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这一年,汉阴县人民医院学科建设的爆发式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这体现在住院人数和科室的收入上,也体现在各种硬件设配的完善上,更重要的是,这让老百姓距离“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更近了一步,到汉阴县人民医院看病,既省钱,又放心。
家住汉阴县漩涡镇田堰村的胡波患有尿毒症,以前每周要到安康去透析两次,非常不方便,一年光路费、住宿费就要一两万,现在,他可以到汉阴县城做透析,这一笔费用就省了。“那个时候下安康透析得一天,现在只需要半天就可以了,在县医院透析,报销比例也高一些,一年下来也要省几千块。以前我因为这个病成了贫困户,现在国家的政策好,我每周坚持透析身体也好了许多,看病方便了,也能力所能及地搞一些产业,今年我就可以脱贫了!”胡波说。
据血液透析室医生介绍,该院2018年对血液透析室进行了改扩建,业务用房达300余平方米,同时又增加了透析设备和床位。目前拥有血液透析机19台、血液透析滤过机2台、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RRT)机1台、床位23张。以前只能接纳50人次的透析,扩建后可以接纳100人次的透析业务,大大减轻了汉阴此类患者的就医负担。
2018年,该院除对血透室的改扩建外,还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了介入手术室。购买了最先进的德国西门子血管造影系统、全进口高清电子内窥镜系统(含胃镜、肠镜、结肠镜、支气管镜、十二指肠镜、鼻咽喉镜)、全进口全数字化高端心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全进口口腔颌面锥形束CT、多功能双定位体外碎石机、超声刀手术系统等大中型设备30余台件,价值2900余万元。
随着人才的引进培养,基础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善,2018年各科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在医院的微信交流群里,几乎每隔几天都能看到不同科室发出来的开展新技术的消息,一时间医院内部的交流群成了大家的学术交流群,全院各科都纷纷“亮剑”拿出自己的技术“干货”,与大家分享探讨,全院上下形成了一股比技术、比创新的追赶超越新风。
正如陈仕明所说:“我来之后,感觉到医院各个专业都在不停发展,新技术不断有突破,我觉得好好搞几年,我们医院未来创三级医院有很大的希望。”
而对于院长姚兆明来说,医院花大力气抓学科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医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在分级诊疗中更好地发挥县级医院的作用。他说:“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医改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分级诊疗来解决基层老百姓面临的就医问题,学科建设正是出于这一考虑。2017年,医院的新大楼落成,硬件建设上了一个台阶,所以在2018年,我们着力提升医院的软实力,通过人才、技术、设备多方面的发展,取得了现在的成绩,当然,学科建设的目标是长期的,社会效益远比经济效益来得更重要。”(李平、宋宇、胡波均为化名)
汉阴县人民医院内科开展胃镜下的食管支架植入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鲁冬生通讯员徐苗苏佩佩)2018年11月13日,汉阴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了安康市县级医院首例冠状动脉支架植...
汉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