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三代续奇缘

汉中日报 2018-10-10 10:03 大字

李振峰民国时北京大学教授中有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兄弟,均学富五车、造诣非凡,人称“北大三沈”。我原知“三沈”原籍浙江、客居汉阴,读史后顿觉孤陋,“三沈”在镇巴生活十年,学识发端积淀于此,其祖父、父亲都在定远厅(镇巴)任过同治。沈氏三代定远山居十数年,实属镇巴近代史上的一桩荣耀盛事;父子在一厅任主官,不仅是汉中,在有清一代也属罕见,堪称奇缘!

“三沈”的祖父沈际清(1819-1889),号拣泉,是第三十五任定远同知,《定远厅志》载:“沈际清,浙江归安县人,己亥中顺天解元。贞诚朴实,有长者风。咸丰十年任。”旧时科考取士,各省三年一乡试,头名为解元。沈氏为浙江望族,梁漱溟先生说“沈氏家谱103代,比孔子代系还长”。1957年,沈尹默手书《自述》说:“祖父拣泉公是前清解元,他诗思敏捷,酒酣辄手不停挥,顷刻成章;书法颜、董,有求之者必应,毫不吝惜。后随左宗棠到陕西,即未他往,曾任汉中府属之定远厅同知,有遗墨赏桂长篇古诗在城外正教寺壁上。”定远即汉定远侯班超的封邑(95年),也称班城,1802年设厅,低于府高于县。至1912年共110年同知51人,1912年民国时改定远县,1914年改镇巴县。正教寺现为县委党校。沈际清任同知前后(1860年至1862年),老先生曾为左宗棠大军帮办军务粮台,功劳卓著。定远任前,安家于汉阴。沈老先生诗书俱佳。镇巴中学杨盛峰老师发现了沈老在渔渡镇元坝村留存的门楣、对联,存世实物还有扇页、信函各一件,才学深厚,笔力雄健。《定远厅志》收他三首诗,其中一首即“偕闵游戎赏桂正教寺”,“秋高气爽老桂香,衙斋挚侣访惮堂。羽扇风流真儒将,提壶携盍山之阳”……20句140字。当时荡平匪患,拣泉公心情舒畅,与定远驻军游击闵长甲赏花饮酒,赋诗命笔定是极好书作。过了30多年,拣泉公的孙子—十五岁的沈尹默遵父命到正教寺面壁钩摹(即用鱼油纸覆盖字上钩摹保存)。沈尹默《自述》:“后来我父亦官定远,前后连任十年,我15岁时已略知书字,因命我将祖父题壁诗钩摹一通藏之。”这种诗书家传之雅事,恐是百千难遇一也。

《汉阴县志》记载:“沈祖颐,字贻仲,浙江归安县进士。”“光绪八年四月署汉阴厅抚民通判,十年十一月卸任;光绪十七年八月,再任汉阴厅抚民通判,十八年五月卸任,升汉中府定远厅同知。”“政尚简易,不为矜张”。“三沈”的父亲沈祖颐1892年任定远职至1902年去世,为定远第49任同知。沈尹默75岁时手书1400多字《自述》中,用400多字深情回忆了他的镇巴十年岁月:“父亲亦喜吟咏,但矜慎不苟作,书字参合欧、赵,中年喜北碑。为人书,字稍不称意,必改为之。公余时读两汉书,尤爱范史。我幼年在家塾读书,父亲忙于公事,但于无形中受到熏育。定远原是偏邑,而官廨后园依城为墙,内有池亭花木,登高远望,则山野在目,河流湍急有声,境实静寂。每当课余,即往游览,徘徊不能去。春秋佳日,别无同好可与往还,只同兄弟姊妹聚集,学作韵语,篇成呈请父亲,为评定甲乙。山居生活,印象至深,几乎规定了我一生的性格,直至二十一岁父亲见背,始离山城,返居长安。”解放后,毛主席与沈尹默交谈,说沈不像江浙口音,沈说从小在陕南长大。沈兼士后在一文中说:“童年随宦汉中,山城花市极盛……”此“汉中山城”,自然就是镇巴。沈祖颐先生诗文、书法严谨,对子女教育严格。为“三沈”成为大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沈士远先生(1881-1955),著名学者,庄子专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庶务部主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燕京大学教授,“五四”运动中任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联合会书记。后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省府委员兼教育厅长,湖北省教育厅长,民国政府考试院考选委副委员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故宫博物馆文献馆主任。

沈尹默,字秋明,号君默,两次留学日本,先后执教于北大(教《诗经》和中国史)、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同办《新青年》,任北平大学校长、农学院院长、河北省教育厅长。因不满迫害进步学生愤而辞职。李大钊遇难时,保护了其子李葆华。1939年,书画名家吴湖帆得黄公望所作画不敢确认,请沈老鉴定,沈老认定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并题跋。后任监察院委员,因不满腐败而辞职,在上海以卖字为生。上海解放后,沈老是陈毅市长第一位拜访的民主人士。沈老先后参与市博物馆、市文管会、中国画院工作。《中南海收藏书画集》第一幅是沈老为毛主席写的书法作品,周总理办公室和家中曾挂沈老的字。毛主席曾接见沈老,肯定他的工作,高度评价其艺术成就。经先生汇报陈毅元帅,由毛主席同意,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书法组织——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并任会长。先生为国家文化事业尤对书法艺术走正脉、走正路立下大功,是世所公认的书坛领袖、一代宗师!

沈兼士(1887-1947),中国语言文学家、文献档案学家,章太炎的得意门生,任北大、清华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代理校长、文学院院长等,桃李满天下,陈布雷是其学生。1920年挽回差点当废纸卖的清廷档案数千麻袋,抗战时保全日本垂涎的《四库全书》。1925年任故宫文献馆长,在训诂、文学等领域建树颇丰。1944年经陕南往重庆再到镇巴,赋诗抒怀并写序言“童年随宦汉中,山城花市极盛,与诸兄姊妹家塾放学,颇饶嬉春之乐,夏浅春深,徜徉绿荫庭院,尤爱听鸠妇呼雨之声。丧乱之余,旧游重记,偶闻鸣鸠,不胜逝水之感”。“三沈”对定远山城的情感,均伴随了一生。

新闻推荐

“呼吸”与共

市中医医院呼吸专科联盟记者郭飒2017年2月,汉阴县一名3岁小孩被一粒瓜子卡住气管,生命垂危。然而10个小时过去了,辗转市县多...

汉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