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五大举措推进就业创业

阳光报 2018-05-07 01:10 大字

  记者 张波 通讯员 邱霞 冯友松

  为深入贯彻中省市县脱贫攻坚会议精神,汉阴县人社局和县脱贫办联合出台《2018年就业创业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就业脱贫“三大任务”、“五项指标”和“六大工程”,坚持扶志扶智并重,增强脱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以提升贫困人口就业技能为主线,以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为核心,以提升贫困人口自主创业能力为突破,实施六大举措推进就业创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

  实施六大举措推动就业创业。实施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脱贫,统筹发挥人社、扶贫、教育、农林科技、移民、民政等部门培训项目,依托县职教中心为轴心,鼓励定点培训机构深入镇、村开设培训班,对贫困劳动力实施免费实用技能、技术培训。积极引导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引导示范企业到贫困村建立劳务培训基地。以修脚师、厨师和家政服务员培训为主导,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推进“扶志+扶智”培训,引导贫困劳动力自主自强学技能、学技术、兴产业实现稳定脱贫目标;实施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以苏陕扶贫协作为纽带和桥梁,建立劳务合作输出对接机制。结合“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专场劳务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全面落实贫困劳动力跨省务工给予交通补贴政策。鼓励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含劳务派遣公司)向贫困劳动力提供职业介绍服务、组织劳务输出行动。培育和认定一批就业扶贫基地,依托就近就地转移示范工程,计划全年培育和发展以毛绒玩具产业为主体新社区工厂10家,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目标;支持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脱贫,鼓励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激发贫困劳动力内生动力,支持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优先安排免费创业培训,优先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对创业成功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扶持能人大户联动创业,推行“能人大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或“能人大户+贫困户”产业联动创业扶贫模式,鼓励能人大户通过合作、入股、劳务等方式流转土地,组建合作社吸收、组织、带领贫困户增收脱贫。统筹推进各级创业孵化基地创建工作,发挥汉阴县富硒食品孵化器首批认定的县级创业孵化基地的作用,大力扶持“汉阴美食街”县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推行“创客+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或“创客+基地+贫困户”新型创业扶贫模式,鼓励和支持创客到贫困村创业兴业,挖掘贫困村特色优势资源,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销售市场,实现贫困村贫困户稳定发展脱贫致富;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2018再开发特设公益性岗位50个,用于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就业,开发公益性专岗位10个,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发村级扶贫信息员公益性岗位100个,主要安排在77个贫困村和23个有80户以上贫困户的村作为村级扶贫信息员。组织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毕业生全部纳入就业见习计划;巩固推进“六大工程”,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助力脱贫,强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基层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全县基层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地域、人群、网络全覆盖,提升“信息化人社”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动态监测台账,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农村贫困劳动力统计制度,确保台账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实施贫困人口社保全覆盖,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待遇应发尽发。实施贫困劳动力维权保障行动,开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执法检查活动,开辟农民工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对涉及农民工的仲裁案件优先受理、快立快结。

  据了解,2018年计划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以上;实施就业技能培训3000人以上;引导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100人以上,为贫困村自主创业人员发放创业贷款800万元以上;培育和发展以毛绒玩具产业为主体的新社区工厂10家,培育和认定就业扶贫基地10家;全年开发特设公益性岗位50个,公益专岗10个;开发村级扶贫信息员公益性岗位10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9%以上,全年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7万人以上。通过强化就业信息宣传和定期督查考核,推进转移就业拓展,自主创业扶持,职业培训赋能,社保能力提升,人才智力支撑,公共服务优化“六大工程”确保就业创业再上新台阶。

新闻推荐

幸福花开日日红

4月17日,汉阴县涧池镇栋梁村举行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脱贫攻坚自强标兵、产业致富带头人、脱贫攻坚优秀志愿者、“321”工作模式先进工作者、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肩佩绶带、胸戴红花,受到党委政府和帮扶...

汉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