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贫困群众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队伍 ——汉阴县创新推行“三线两化一平台”模式助力精准脱贫

陕西日报 2017-09-27 06:20 大字

本报记者 程伟 通讯员 文飞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时期,为有效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村级经济组织带动能力不强、村民自治化程度不高等难题,汉阴县创新推行以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村民为纽带,以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为路径,以村民自治平台为支撑的“三线两化一平台”***新模式,不仅有效整合了农村党员、人大代表、中心户长等农村人力资源,而且为基层农村打造了一支稳固不走的扶贫队伍。

“三线联系”实现帮扶“全覆盖”

“我家以前主要是靠农忙时种庄稼、农闲时做小工过活,日子总是过得紧紧巴巴。自从县人大代表沈桂述结对帮扶我家后,去年通过享受扶贫搬迁政策,我在县城购买了一套新房。今年还在‘太行老树茶\’茶厂打工,预计能挣3万多元。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日前,平梁镇太行村6组贫困户刘先美高兴地说。

汉阴县人大代表、“太行老树茶”茶厂女老板沈桂述,作为汉阴县的“三线”联系人之一,去年结对帮扶6户贫困户,她还依托茶厂,为周边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仅去年一年,沈桂述就兑付茶厂工人工资200多万元。

去年以来,汉阴县以“镇党委抓党支部、党支部抓党员、党员联系群众”“镇人大主席团抓代表小组、代表小组抓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选民”“镇政府抓村委会、村委会抓中心户长、中心户长联系村民”为轴线,实施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和办实事承诺制度,开展“周三接待选民日”活动,召开季度选民座谈会,推行“三线”人员联系群众考核及奖补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党员、人大代表、中心户长参与社会治理和脱贫攻坚的积极性。通过宣传***政策,听取收集贫困群众诉求,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6000余名农村党员、815名人大代表、2354名中心户长投身到“三线”之中,联系帮扶1.81万户贫困户,基本形成了镇、村、户三级网络无缝对接。

“两化管理”实现帮扶“精准化”

“多亏了沈毅,让我找回了生活和发展的依靠。”说起沈毅,双乳镇双乳村5组村民蒋友刚充满感激之情。

沈毅是双乳村5组组长,也是村里的“网格长”。去年,蒋友刚向他反映,在1999年5组进行土地整理复垦时,家里的4分地因村组干部疏忽被分给了别的村民,希望沈毅帮他想想办法,解决多年未解决的难题。沈毅立即查阅了当年土地到户原始登记资料,并向村委会反映了事实经过,村委会根据调查情况召开群众评议会,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公示。沈毅也三番五次到多分土地的群众家中沟通劝解。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蒋友刚家的土地“失而复得”。

“以往群众办事是鞋跑烂、腿跑断、事难办,现在是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干群鱼水。”沈毅如是说。

去年以来,汉阴县在扎实推进“三线”网络体系的基础上,以“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为目标,围绕提高管理效率、提供精准定制服务,大力推行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他们以村为单位,划分若干个一、二、三级网格,每个网格联系20户至30户、70人至120人,每个单元选配一名“网格长”,针对各户的经济收入、产业基础、家庭结构、利益诉求等具体情况,将群众分为“放心户”“关心户”“连心户”,分别实行“在线”“一线”“热线”服务。特别是针对贫困户家庭,每户确定1名“三线”人员,实行“一对一”帮扶,时刻保持“热线联系”,精准服务,帮困解难。

目前,全县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000余条,积极为贫困户解决各类脱贫难题6500余件。

“平台建设”实现帮扶“常态化”

“过去村里办红白喜事,攀比风气盛行。自从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协会,用村规民约限制操办的规模和礼金金额,大大减轻了群众的人情负担。如今,大家都一门心思脱贫致富呢!”涧池镇洞河村党支部书记刘修勇说。

洞河村去年制定了村规民约,广泛开展了道德评议活动,还成立了全县首家村级红白理事协会和活动中心。村里不管谁家办事,红白理事协会就组织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代表帮忙操办,还免费提供厨师、桌椅、餐具等。红白理事协会的成立,消除了攀比之风,崇德、尚俭、向善的新民风,正在成为贫困群众立志发展、摆脱贫困的催化剂。

去年以来,汉阴县着力搭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民代表大会为决策主体、村委会为执行主体、村监委会为监督主体、村级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民自治平台,努力形成以德治为引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协商为形式、平台为支撑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

汉阴县通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逐户签订守约承诺,推广优良家风、家训、家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通过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群众性社会服务组织,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热情,助推农民自我发展和自治组织化水平全面提升;通过民主协商,依托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载体,实打实地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变为村党支部的思路和决策;通过把“互联网+”灵活运用到农村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不断完善村级自治信息平台大数据系统,构建起政策宣传、村务公开、服务群众、农产品销售平台,培育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肥沃土壤。

截至目前,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修订了村规民约,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60余家、互助资金协会54个、志愿者服务队180余支、红白理事协会50余个、其他类社会组织100余个,带动贫困群众近3000户。2016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45元。

新闻推荐

“稻虾共作”增产增收

“稻田养殖小龙虾,每亩投放1万只虾苗,到了收获季,每亩既可捕捞小龙虾300-600斤,又能收获有机水稻800-1200斤,还减少了病虫害,节约了农药开支,初步预计亩产纯收入8000元以上,这个方法真的很不错!”这是汉阴...

汉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汉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