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花菜“热”了 ——观音河村发展黄花菜产业助民脱贫致富

西北信息报 2017-09-07 09:42 大字

本报记者陈涛 通讯员李敏 唐福磊

“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我前期光务工费加到一起有5千多块呢!”正在忙着为黄花菜田地除草的贫困户何昌菊欣喜地说。何大娘的话吸引着我们来到田间地头,看观音河村是如何把黄花菜种成“富民菜”。

观音河村地处汉阴县北部山区,在当前脱贫致富的大环境下,当地村民也不甘落后。村支书冉小瑞知道只有发展出适合本村的产业,才能找到致富的出路和希望。通过到邻近县区的考察,他发现黄花菜易种植,且经济效益较大,可以发展为观音河村的一项致富产业。

当冉小瑞向村民讲述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村民们的反应让他有点始料不及,大家担心种植黄花菜没有什么收益,徒劳无功。于是,冉小瑞和村长徐登勤商议,由他俩先带头种植黄花菜,成功之后再带动村民大量种植。

说好就干,冉小瑞流转了140亩地,村长徐登勤流转了60亩地,每亩120元的土地流转费,都是村上村民撂荒的土地,全部种上黄花菜。冉小瑞成为观音河镇最大的黄花菜种植户。他满怀信心的对记者说到,黄花菜可以药用也可食用,是一种很好管理的作物,而且种植过程重要节点都与其他农事相错开,是山区农户增产增收的好产业。

7月中旬是采摘最忙的时候,一旦黄花完全绽放后,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每天都有三十多名工人早上五、六点多就到地里忙活至中午。每斤鲜花1.5元,在这里采摘大半天黄花,就能获得近百元的收入。冉小瑞积极动员二十余户贫困村民到基地务工,增加劳务收入。今年,光地里的除草和采摘费就支付了六、七万元。

“我们种苗款花了3万多,每亩政府补贴800元,自己只出800元;购置了一个小锅炉和烘干机花费了4万多,政府给补贴12000元;黄花菜春季防病虫害、秋季管护、冬天拍土和上肥,夏季采摘。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产业。”村长徐登勤说。

目前,观音河村种植的黄花菜已经生长到第二年,明年将进入采摘的丰收期。按照预计,每亩能够采摘鲜花4000余斤,6斤鲜花可烘1斤干花,市场价根据色泽和品质在20元至40元不等,每亩产值达到一万余元。同时,冉小瑞已经和一家加工企业签订了销售合同,产销不成问题。

“打算明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注册自己的商标、成立专业合作社、利用电商平台推销产品、采取村民入股分红的方式,将黄花菜发展为观音河村的致富大产业,带领全村村民走向小康之路。”冉小瑞说。

新闻推荐

蒋清海看望慰问贫困家庭大学生

本报讯(记者王拥)8月29日,副市长蒋清海冒雨来到汉滨区和汉阴县,看望慰问即将跨入高校大门的贫困家庭大学生,为他们送去助学金。蒋清海先后来到汉滨区恒口镇窑沟村和汉阴县涧池镇仁河村、城关镇杨家坝...

汉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