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曹庭刚回乡创业记
本报记者 胡小宁
1月22日,天刚蒙蒙亮,白河县构扒镇家朳村村民曹庭刚就起床了。他走出家门,吆喝着将自家的14头牛驱赶到了村旁有草的地方。
曹庭刚不光养牛,也养了很多猪。他安置好牛群后,又急急忙忙返回家中开始给猪喂食,安排好猪、牛等家畜,闲不住的曹庭刚又麻利地拿起扫把清理牛圈、猪圈。
等到猪圈、牛圈打扫干净了,曹庭刚这才松了口气坐下来。这时候他才想起来,该准备做全家人的早餐了。“我每天基本都是这样的生活,虽说忙些,但靠自己双手吃饭,这日子过得踏实。”曹庭刚憨厚地笑着说。
别看曹庭刚只有29岁,经历的事情可真不少。他去过北京,到过福建,做过保安,当过工人,硬是靠着踏实肯干积攒起了一些积蓄。2016年,考虑到家里老老小小都需要他照顾,思来想去,他毅然决定辞去工作回到了家乡。
回家后,闲不住的曹庭刚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发展种植养殖业。“2017年以来,我先后养牛19头,出栏5头;养猪大概有140多头,出栏70余头;种甘蔗10余亩,产酒6000多斤,收入7万多元;2020年,土豆产量达3000多斤,卖了4000多元。”谈起这么多年的发展成绩,曹庭刚很开心。
虽然靠发展产业走上了致富路,但提起创业初期的种种遭遇,曹庭刚仍感慨万千:“2017年,我的养猪经验还不是很足,再加上当时断断续续下了两个月雨,我养的猪相继生病,不吃不喝还拉肚子,先后死了好多头。它们是我的全部家当,那时候急得我头发都白了一大半。”
提起这段不寻常的经历,曹庭刚至今仍难掩激动:“那一年,多亏了白河县畜牧兽医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得知了我的遭遇,第一时间来到我的养殖场,耐心指导我给猪舍进行保温处理并消毒、消杀,还给每头猪都进行了防疫,对猪饲料也进行了调整。经过他们的调整,病猪相继开始进食了,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后来,通过专家指导,我自己也加强学习养殖技术,逐渐有经验了。”
“在我发展养殖业期间,镇村干部帮我找水源,还帮我把水引到了养殖场;我资金周转有困难,他们又协助我申请贴息贷款;协助我办了营业执照,争取了创业奖补资金。有了大伙儿如亲人一般的帮助,2018年,我们家终于脱贫。”往事一幕幕,曹庭刚如数家珍。
中午时分,曹庭刚一边和记者唠着家常,一边打开猪舍,让冬日的阳光照进猪圈……
新闻推荐
“文学如同是晚餐时的烛光。没有晚餐,我们无所果腹,但没有烛光,即便晚餐再丰盛,也会丧失应有的美味。”说这句话的人叫汪海玉...
白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