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建在家门口 群众增收有保证
通讯员 马运溧 梁晗
每天一大早,陈能娥把儿子李柱汉送到学校后,就奔向她上班的地方——位于白河县城关镇阳光小区的益诚服饰社区工厂。
近2500平方米的厂房内,近百台缝纫机“哒哒”作响,一派忙碌景象。
陈能娥手指随着缝纫机的节奏上下翻飞,一件件制成品被分流到下一个生产环节。“像我这个效率,每天能挣百十块钱,虽然比外面挣得少,但是能照顾孩子了。”对于现状,陈能娥颇为满足。
能够让陈能娥从农民到“上班族”的转变,得益于白河县近年来大力实施的新社区工厂工程。近年来,该县累计兴办各类社区工厂65家,让数以千计的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之前想都不敢想,在家门口上班还能挣工资。”陈能娥说,她们家以前住在山上的幸福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艰苦,全家仅靠丈夫一人打工维持生活,日子越过越艰难。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陈能娥一家搬进了位于向荣村2组的毛家咀安置点,住上100平方米的新房,陈能娥住得心里舒坦,可人不能闲着,她千方百计想出路。
在陈能娥思前想后的同时,她所在的城关镇政府也没闲着。为了让像陈能娥一样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既“搬得出”,又“稳得住”“能致富”,该镇党委政府一直在思考出路。今年初,随着安康市益成服饰有限公司向荣社区工厂的建成,这些问题解决了,陈能娥和其他贫困户实现了“工厂建在家门口,挣钱不用往外走”的目标。
“这是我们在白河的第二个分公司,总部在福建泉州,从事服装制造已有30余年,主要是中高端梭织类外套生产加工,产品100%出口欧洲。”安康市益成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雅玲介绍。
“企业办在搬迁小区,工厂开在安置楼下,工人都来自搬迁群众,对企业来说用工成本大大降低,对搬迁户而言多了务工就业的机会,多了增收致富的路子。”徐雅玲兴奋地介绍说,虽然公司投产不久,但效益却很喜人,“已完成出口定单500余万元。”
如今,陈能娥在社区工厂上班,一个月有近3000元工资,丈夫李秀林在县城做木工,全家顺利脱贫。
不同于陈能娥的固定“坐班”,家住清风社区的袁德萍利用社区环卫保洁的空余时间到工厂务工。“工厂设有不同上班时间段,每个人可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上班模式,时间自己安排,两不耽误。”得益于工厂人性化管理方式,勤劳的袁德萍工资收入实现翻番。
类似的新社区工厂在城关镇有9家,累计解决就业467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42人。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不仅在解决用地用房、用水用电、证照办理、生产招工等方面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还狠抓技术培训,让搬迁贫困户掌握符合社区工厂用工的基本技能,极大调动搬迁贫困户进入社区工厂务工积极性。
“随着搬迁安置的不断深入,搬迁户群众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剩下都是‘三留守’人员,如何因地制宜,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我们积极探索‘以业促搬’的产城融合模式,积极兴办各类新社区工厂,真正让搬迁群众成了‘上班族’,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城关镇党委书记杨先慧说。
新闻推荐
白河县卡子镇陈庄村加快茶叶产业建设本报安康讯(记者吴琛)5月10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团走进白河县,聚焦...
白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