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弦”齐鸣奏响白河贫困人口健康乐章

科教周刊 2018-12-20 09:44 大字

通讯员杨锋 王吉勇

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白河县在稳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服务能力的提升,并将对口帮扶、信息化建设、医疗保障、分类救治、疾病防控做为提升服务能力、奏响贫困人口健康乐章的基础“音符”和发声“琴弦”,努力打造五“弦”齐鸣、多措并举的工作格局,以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推动健康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弦一”为“帮”,对口帮扶。建立“3+2+1+0”帮扶体系(三级医院帮扶二级医院,二级医院帮扶基层一级卫生院,基层卫生院帮扶村卫生室),将帮扶关系延伸到基层,将优势资源下沉到一线,从而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康复在基层”工作目标。2018年省内、外三级医院派驻中级以上职称医生23人来白河开展医疗帮扶,援建特色科室3个,协助完成高难度手术18台;县级医院对口帮扶镇卫生院实现全覆盖,下沉医务人员28名,开展诊疗服务148次;镇卫生院指导村卫生室业务开展成为常态化,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差距进一步缩小,群众看病远、看病难问题得以破解。

“弦二”为“建”,搭建平台。依托县医院诊断中心,建立了覆盖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开通了影像诊断、远程门诊、专家会诊、视频培训等功能。目前平台已正式投入使用,镇、村医务人员不能明确诊断、无法判断病因的疾病,通过平台将检查信息、患者病情上传至县级医院,经资深专家远程会诊,制定诊疗方案,贫困群众在镇、村即可享受县级医院的诊疗服务。这种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工作举措,达到了分级诊疗工作要求,节省了贫困群众看病就医时间。平台开通以来,累计远程接诊338人,协助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析病情、诊断病因218人次,县域内就诊率首次达94.27%。

“弦三”为“保”,兜底保障。县财政按70元/人标准拨付资金210万元,建立贫困人口补充医疗保障机制,通过财政预算、慈善捐款等方式筹集资金1000万建立大病救助专项基金,两项保障机制以“第四重身份”进入贫困人口医疗保障体系,全县形成“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障”综合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了广大贫困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有效的减轻了贫困人口看病就医的经济压力,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群众看不起病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2018年元至6月份,“四重保障”累计为贫困患者报销住院医疗费用3845.58万元,受益人群达9191人次,贫困人口从中得到的是“真金白银”的实惠。

“弦四”为“治”,分类救治。将分类救治作为减存量的有力抓手和关键环节,按照“四定两加强”原则,扎实开展11种大病集中救治工作;摸清基础信息,认真组织实施“光明扶贫工程”;实行 “一户一策、一人一处方”并分色管理,全面做好26种常见慢病随访服务;为高血压、糖尿病等10种需长期服药人群免费发药,同时配备 “小药箱”,以雄鸡、太阳、月亮来标示早、中、晚用药时间,用图画标示用药数量,让留守老人、智力低下等弱势人群按时、按剂量服药。该项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救治11种大病对象99人,“光明扶贫工程”帮助72名贫困人口点燃“光明”梦想,慢病发药、慢病随访已成工作常态。

“弦五”为“防”,预防控制。全县组建责任医师团队113个,与贫困家庭达成签约服务关系,担起守护贫困人口身心健康职责,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00%;各医疗卫生单位到贫困村中开展义诊、体检及送药活动471场次,发放健康知识宣传资料2.5万份,免费体检4.1万人次,做到有病查病、无病防病;系统各单位大力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弘扬健康文化、倡导健康行为,强化健康意识,推进由治病向康养转变。多位一体的防控措施降低了贫困人口的患病率,提高了居民的健康素养,防止因病致贫或返贫现象反复发生,合力为贫困家庭搭建起了立体化的脱贫致富“保障网”。

新闻推荐

全市政协系统乒乓球友谊赛在白河举行

本报讯近日,全市政协系统2018年度乒乓球友谊赛在白河县举行。市政协副主席马晓旬宣布比赛开幕。市政协秘书长李云健致开闭...

白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