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头管到灶头 安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纪略
[摘要]—— 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纪略
实习记者 彭玉革 通讯员 刘继瑞 王鑫
全年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办结率100%、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安康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间地头管到菜篮子和餐桌,最终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单位”。
近年来,安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持以“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为要求,用执法促监管,用监管保安全。探索出了“搭建一个平台、堵住两个源头、实施三大检测、建立四大制度、开展五项活动”的“安康监管模式”。对应这种模式,源头监管实行“一对一”,生产监管实行“标准化”,农资监管实行“备案制”,质量监管实行“追溯制”,日常监管实行“联创制”。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工作中,提出了一套基本流程“标准生产、开具证明、市场验证、联合巡查”,两大核心环节“出厂坚持开证明、入市必须查证件”,三大主攻课题“合格证——诚信开具;出和入——无缝对接;建机制——联合巡查”的合格证管理“安康模式”。
围绕省市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安排部署,安康市实现了体系建设、投入品监管、四级联创、质量追溯、合格证管理“五个全覆盖”。健全市县两级监管、检测和执法机构,镇监管站全部挂靠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对全市所有农资经营品建立监管名录,实行电子化动态管理。对本市辖区内生产、经营农业投入品企业的经营种类、经营方式、企业件证进行备案。加强对各级园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畜禽养殖大场的监管。全市聘请了219名安全监督员,实行一对一监管,全年共检查农资经营门店1658个,查处各类问题215个,查获各类假劣农资8216公斤。
安康市把四级联创作为日常监管的主要内容,目前白河县通过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认定,旬阳、岚皋、石泉、汉滨通过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现场验收,待省政府认定。为进一步深化和延伸“四级联创”,市政府授予1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镇和2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园区。启动县区追溯分平台和追溯终端项目建设,对主要农产品基地全面推行质量安全追溯制,建立“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溯”的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体系,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全覆盖。截至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终端达到112家,可追溯产品210个。
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工作中,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全面推行”的部署,明确市级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明确开具样式,明确市场管理主体,通过宣传培训、生产标准、诚实开具、市场对接、联合巡查等方法,坚持谁开具谁负责的原则。全市共开具各类合格证23.2万份,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210家,种类涵盖蔬菜、瓜果、茶叶、绞股蓝、干货类及初加工农产品等。
安康市积极创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上不断有新举措、新作为,切实维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进一步推进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合格、制度健全、经营规范、服务优良、档案记录完备,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形式,市区联合打造了陕南首条“标准化农资示范一条街”。方便农民群众和经营户的同时,也切实加强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安康市农业部门给全市460万亩土地聘请了“保洁员”,把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农药瓶子、包装袋、塑料袋等废弃物全部回收,集中销毁,净化农业生产环境。在投入品的监管过程中,开展“经营约谈制”,把所管辖的经营户分期分批分类别地进行约谈,变“管与被管“关系为朋友关系,消除对立情绪,赢得相互尊重。建立农资监管“红黑榜”,对辖区内连续三年没有群众举报,民意测评好的农资经营户,进入红榜管理。对有群众举报,民意较差的经营户,进入黑榜管理,要求停业整顿,加强整改,直至改正为止。
紧盯农产品安全“供给侧”,形成从“田间地头”到 “菜篮子”全程可控的安康经验和模式,得到了中省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安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执法经验,在全国农业执法总队长联系会上进行专题交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工作经验,曾两次在农业部专题会议上进行介绍。
示范园区成为安康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主导。
新闻推荐
吕胜浩(右)和民警在车上商量抓捕方案。(警方供图)入警10年,吕胜浩一直扎根基层,始终战斗在打击违法犯罪的第一线,用...
白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白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