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传:身残志强奔小康

陕西日报 2018-08-07 07:30 大字

本报见习记者 刘居星 记者 赵波 实习生 王泽昊

夏至时节,火辣的骄阳炙烤着大地。在白河县宋家镇焦赞村的梯地里,一位坐着轮椅的年轻人正在指挥工人们种红薯。豆大的汗珠顺着他黝黑的脸颊吧嗒吧嗒滴在地上,他都顾不上擦一下。“要赶紧把红薯种进田里呢!”他一边指挥一边告诉记者。

这个略显腼腆的汉子叫陈登传。他是白河县宋家镇焦赞村三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4年前,他不幸因工伤致一级残疾。而现在,他种植着10亩红薯和8亩土豆,是村里脱贫励志的榜样。

2014年,28岁的陈登传在工作时被巨石砸中腰部,终身瘫痪。突如其来的厄运使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跌入了深渊。白河县政府了解到陈登传的情况后,及时派帮扶干部与他取得联系。帮扶干部从改善陈登传的生活水平入手,帮他购买了一辆电动轮椅,解决了他的日常行走问题,还帮他申领了一张可以调节睡眠角度的残疾人升降床。这些举动让陈登传的心慢慢暖了起来。看着因照顾这个家而日渐憔悴的妻子,陈登传暗下决心:要想办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摘掉贫困帽子,过上好日子。

根据陈登传的特殊情况,扶贫干部与他商量:“现在党和政府鼓励农民创业脱贫。你人勤快,脑子也灵,要不试试搞点产业?”帮扶干部的一席话让陈登传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在参加了村上举办的几场农民培训班后,陈登传瞄准了产量高、种植风险小的红薯产业。“技术有人手把手教,合作社负责栽种和收购,加上残疾人创业和贫困户产业奖补等政策的扶持,让我对红薯产业充满了信心。”陈登传说。

2017年4月,在帮扶干部的协调帮助下,陈登传流转了2亩沙地,开始试种红薯。有了自己的产业后,勤快的陈登传更是一刻也不停歇,学技术、找销路、请工人、选种子……村民几乎每天都能在田间地头看见他在轮椅上操劳的身影。

2017年年底,陈登传2亩沙地收获了5000多斤红薯,加上村里的产业补贴,他有了1600元收入。初尝甜头的陈登传信心十足,今年又扩大了种植规模,种植10亩红薯、8亩土豆。

陈登传从网上购买了一台小型薯类淀粉分离机,不仅解决了自家红薯二次加工的需求,还开展起红薯收购和代加工服务。他还计划办一个养猪场,有效利用红薯、土豆秸秆和废渣等,延伸产业链。

4年来,从一个半身瘫痪的残疾人到村里的创业“明星”,陈登传的成长之路感染和激励了身边很多人。“我才32岁,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不能戴着贫困户的帽子‘等靠要\’,而要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陈登传的言语中透着坚毅。

新闻推荐

安康市促推毛绒玩具文创产业趁势发展

本报讯(记者吴单通讯员陈荣贵)7月26日,全市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暨现场推进会在白河县召开,市委副书记...

白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白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