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城乡新形象

安康日报 2018-07-04 09:46 大字

(上接一版)

新校园升腾新希望

与狮子山新城一样,白河县高级中学建设也经历了削山造地。这个位于城关镇向荣村半山腰上的全县最高学府,是该县“十二五”期间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项目征地460余亩,期间先后凿4匹山梁,填3条深沟,削45度高坡,斩146米高差,垦土石81万方,筑坎12万方。

无论硬件还是软件,白河高中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跨越。“过去校园面积小,活动场地严重受限,孩子们上个体育课都要跑到县城的公共体育场。校舍老旧,承载量过大,安全疏散困难。而且生活设施条件差,没有食堂,功能部室也严重不足。因为学校办学条件受限,部分城区学生被迫到农村高中就读,加上城区人口不断增加,根本无法满足群众的就学需求。”白河高中校长牛玉斌说。投资近4亿元的新校区,规划建设校舍10万平方米、场馆3.5万平方米、绿地3000平方米,教学用房、宿舍楼、图书综合楼、行政办公楼、体育馆等一应俱全,不仅解决了空间紧缺问题,还有力提升了就学条件和办学实力。

“新校区能同时容纳5000人上课,食堂能同时提供4500人就餐。每个宿舍都有阳台、卫生间、空调,定时供应热水,校园全面实现了就餐、购物、图书借阅、进出校门一体化,比许多大学校园都要方便。”白河高中副校长田世广说。

与此同时,白河一中迁建后,该县将白河一中老校址划拨给城关初中、县教研室和电教中心,将原城关初中调拨给城关小学,将原城关小学调拨给县幼儿园,实现了县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场地和校舍严重不足等问题得以缓解。

从2011年筹划建设,到2014年9月正式开学,白河高中的建设仅历时三年。整个项目建设不仅开创了“白河速度”,也再次彰显了白河“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决心和气魄。“白河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在这样艰苦的地方,让孩子们考出大山就是最大的民生。在建设难度这么高的地方,肯花力气投资这么多建设校园是不容易的,这真正发扬了我们白河人的‘三苦精神\’。”牛玉斌说。

花最大的力气建学府,广大师生也用最好的成绩回报母校。近几年,虽然高考报考人数有所下降,但该校的高考直升率和万人比仍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2016年8月,该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性学校。

让“小汉口”再现荣光

为改善城乡面貌,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白河拿出了“战天斗地”的决心。

如今看着正在施工的“河街三项工程”一点点完善,白河水利局干部曹路觉得曾经繁华的“小汉口”就要回来了。“河街过去很繁华,经历1983年洪水后慢慢萧条,此后连年遭遇河水侵袭,街道冷清、房屋破烂。”作为河街老居民,曹路几乎年年都要“搬水”,“每年水位一旦超过警戒线,政府就要组织各个部门干部帮助我们搬运物资,人都要撤往城区。洪水大的时候,一些结构差的房子全部被冲毁,四处都是污泥,有时候搬出来半个月都回不了家。”

曹路口中的河街社区地处绕城而过的汉江南岸,地势低洼,几乎年年被淹。为改善河街群众生存和发展条件,根治河街水患、保障汉江水质,2011年,该县策划并启动了总投资30亿元的县城防洪保安工程、316国道县城过境段改线与河街片区棚户区综合改造三项工程。该工程临江建设防洪堤,紧贴防洪堤内侧下部为316国道人工隧道,上部为休闲广场,防洪堤南岸即为河街棚户区改造项目。

总投资4.26亿元的防洪工程的主体部分已于2016年年底完工,从那以后,与曹路一样的河街居民就再也没有搬过水了。目前,防洪工程的堤面铺装和其他附属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全长7.3公里的316国道改线工程正在进行路面铺装,年底前均可交付使用。200亩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3栋6万平方米的回迁安置楼已建成,年内,一期拆迁居民将住上梦寐以求的新房子。

既要提升人居环境,还要完善交通网,拓展城市的“交际圈”。投资7992万元的白河汉江大桥是该县2017年的重点PPP项目,目前已完成了28根桩基础建设,预计在汛期来临前,下部结构将全部出水。白河交通局工程师王力介绍,大桥通车后将结束白河与湖北郧西隔江相望的历史,将过去50多分钟的车程缩短至10分钟,促进省际间县域边贸经济发展,缓解白河县城交通瓶颈压力。

筑起兴业富民之路

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抓好脱贫攻坚无疑是目前的头等大事。而在脱贫战场上,既要推出一批民生项目,改善城乡面貌和群众的人居环境,更要加大产业项目建设,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位于构朳镇纸坊村的碳基营养肥项目,是白河县政府于2016年在杨凌农高会上引进的农业高新技术项目,也是2017年和2018年的市县重点项目。项目占地60多亩,一期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6000多万,4月28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库区、生产厂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已全面建成,厂区路面正在紧锣密鼓硬化。

虽然还在建设阶段,但该企业2017年的销售收入已达2000多万,且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就业。更为可贵的是,该项目与前后落户白河的黄姜深加工项目、杏鲍菇工厂化培育项目构成了一个循环产业链。“黄姜深加工项目生产皂素产生的废渣混合农作物秸秆,可作为杏鲍菇生产的菌包,废水可由碳基肥生产企业加工成液态有机肥,杏鲍菇的菌渣和黄姜废渣又可加工为固态有机肥,真正把黄姜吃干榨尽,彻底解决了污染问题。”胡志鹏说,三家企业一年不仅能带动400余人就业,还大大带动了黄姜产业的发展。“我们一年至少要用掉20000吨黄姜,这样以来也搞活了白河的黄姜市场。”

2015年入驻白河两河工业园的葛根茶项目对脱贫攻坚的贡献也很大,该企业主要以研发、加工、销售野生葛根为主,而白河山大沟深,正是野生葛根的重要产区。2017年初,该企业创始人柯昌勇在全县11个乡镇成立了12个葛根种植合作社,目前社员已达500多名。“农民拿土地入股,合作社定期回收社员收集的葛根,同时引导社员种植野生葛根,为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柯昌勇说,去年,仅这一项,就带动户均增收2000多元。

①绣屏山森林公园

②天宝现代农业园区

③年产3万吨碳基营养肥生产车间

④探索的公共卫生管理模式在全市推广,图为组建的“秦楚医疗联合体”(县中医院)创建为“二甲”中医医院

⑤白河县狮子山新城

⑥白河县高级中学建设项目

⑦秦楚边城醉美古街

⑧汉江白河316国道改造工程特大桥

新闻推荐

不能戴着贫困户的帽子“等靠要”陈登传———身残志坚奔小康

阳光讯(汪银春李清泉黄申奥记者李孝华文/图)陈登传是白河县宋家镇焦赞村三组建档立卡贫困户,三口之家原本幸福美满,在沈阳清...

白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