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扶贫扶志扶智在行动 坐轮椅搞种植 还帮贫困户解决就业

华商报 2018-06-24 05:16 大字

“当我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我感觉天都黑了,看不到未来。”6月中旬的一个艳阳天,坐在轮椅上的贫困户陈登传表示,政府鼓励农民创业脱贫的政策让他看到了希望,今年他流转了8亩土地,春种土豆,秋种红薯,还帮助17名贫困户解决了部分就业岗位。

厄运降临

幸福家庭成了贫困户

32岁的陈登传是安康白河县宋家镇焦赞村三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原在沈阳一家铁矿务工,每月有8000多元的收入,三口之家幸福美满。2014年,厄运悄然降临,陈登传被巨石砸中,虽无生命危险,但下身瘫痪。

“吃饭、洗漱、穿衣,这一切都要靠妻子,当时我的女儿才7个月大。”陈登传说,看着妻子日渐憔悴,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自食其力。坐在轮椅上,他不仅学会了吃饭、穿衣,还能帮助妻子料理家务。

失去经济来源的陈登传家庭被评定为贫困户,为了赚钱养家,妻子不得不外出务工。陈登传也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家庭负担。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村里的包联干部找到他。“干部说现在政府鼓励农民创业脱贫,看我人勤快,脑瓜活,问我要不要试试搞点产业。”一番谈话过后,陈登传萌生创业的想法。

流转土地搞产业

带动村民就业

在参加了村上举办的几轮产业培训后,陈登传瞄准了产量高、风险小的红薯种植产业。2017年4月,陈登传流转了2亩沙地,当年收获了5000余斤红薯,合作社每斤0.7元收购,除去成本,净赚1600元。今年春天,他又流转了8亩土地,春种土豆,秋种红薯。种植规模越来越大,脑子活泛的陈登传网购了一台小型薯类淀粉分离机,不仅自己加工销售红薯粉,还为村民提供薯类代加工服务。利用薯类废渣,陈登传还养了3头猪。

陈登传表示,他要为女儿做好表率,不能戴着贫困户的帽子“等靠要”,要力争早日脱贫,为家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昨日,焦赞村的村干部告诉华商报记者,通过努力,陈登传不仅改善了自家的经济条件,还在农忙季节雇帮手,为17位贫困群众解决了部分就业岗位。在2018年第二季度道德评议中,陈登传被评选为焦赞村自强不息道德模范,他身残志坚,雇佣劳动力发展产业,领跑在脱贫路上的事迹,感染并影响焦赞村的每一个人。华商报记者 张建全 通讯员 汪银春

新闻推荐

统筹谋划培育“龙头”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吴德莲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白河县政协于近期组织了一次三产融合专题考察调研,现根据考察调研情况,提出如下思考和建...

白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