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三变”改革大作为

陕西农村报 2018-05-30 00:00 大字

白河县冷水镇在移民搬迁社区创办的宏祥源制衣公司生产车间。

  通讯员 刘小虎 王琛 本报记者 李冀安 文/图

  “是农村‘三变\’改革让我结束了常年在外奔波的生活,如今在园区里干活一年下来收入也有两万多元,加上自己的20多亩承包地入股生态示范园区,每年分红又是3000多元。这样在家门口既照顾了家里老小,又有了稳定收入,让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脱贫。”5月28日,白河县冷水镇三院村贫困户李明庆激动地告诉记者。

  白河县是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总人口21万,2017年底在册贫困户16164户42645人,贫困发生率达22.81%。2017年,该县在基础较好的镇村先行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明确了茅坪镇田湾村、仓上镇天宝村、冷水镇三院村3个村为省级“三变”改革百村示范工程,以及12个县级示范村,财政投入619万元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资源活,产业兴,农民得实惠

  仓上镇天宝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充分运用“三变”模式,园区负责投资、管理和经营,吸引农户用土地入股,与农户签订种植养殖合同,共同合作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构建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既降低散户规模小的市场风险,又增加农户收入。目前,园区累计流转土地2000余亩,林地4000余亩,累计支付流转费用达1000余万元。结合陕南移民搬迁政策,实现天宝三组贫困户“零元”入住裴家社区,通过返聘农民回园区从事农业生产工作,形成了“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的天宝模式。

  同时,该县在试点村成立互助资金协会,依托已建成的4个省级、23个市级和48个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35家家庭农场、28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整合农村闲散土地、林地等资源,使资源变资产。通过搭建“入股分红”平台,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群众实现“死钱变活钱、小钱变大钱”。

  抓党建,聚力量,创新得发展

  茅坪镇田湾村党支部把“抓党建,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思路落实到改革行动中,提出“支部+新型经营主体+三变+贫困户”的创新模式。通过支部牵线搭桥,外出返乡创业能人汤海成立的田湾生态茶园专业合作社主动承担起“三变”经营主体的责任,由村委会牵头把30万扶贫试点收益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与村委会筛选30户贫困户签订《入股分红协议》,每户股本1万元,协议期内,每年按照股本的10%给贫困户分红。在田湾村生态茶园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发展茶园面积4000余亩,吸纳106户贫困户入社,让30户贫困群众成功转变为“股民”。

  白河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参与”的原则,积极探索“三变”发展新模式,在全县形成种植、养殖、加工、生态循环、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生态产业链,同时将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结成利益链条,通过整合有效资源,强化基础保障,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等方式,盘活了农村资源,拓宽了扶贫开发新路子。

  强改革,重突破,农村得繁荣

  双丰镇深度贫困村孔城村,坚持“群众主导、长短结合、精准施策、持续增收”四项原则,将集体和个人资产股份量化后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并以此为平台与经营主体联合进行经营活动,获得了不错的效益。冷水镇三院村吸引返乡能人创业,成立了合作社、农业公司、制衣厂等5家市场主体,流转土地4000多亩,大力发展山林经济和中药材,使农民闲置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闲散的劳动力能够就近就业,初步形成了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出了“还山上生态林、建山下新社区、办社区新工厂、育时代新农民”的农村发展之路。

  白河县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让1.6万亩耕地、0.8万亩林地资源变资产,1271户3812人实现农民变股东。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三变”改革正在成为推动白河乡村振兴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引擎。

新闻推荐

白河检察院联合公安对派出所刑事侦查活动开展监督检查

  阳光讯(刘宝利记者潘定安)为进一步做好对公安派出所刑事侦查活动监督工作,根据省、市检察院要求,日前,白河县...

白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白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