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孩子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安康日报 2017-12-04 09:25 大字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白河县坚定不移实施教育兴县战略,以“穷县勇办强教育、小县敢办大教育”的决心和气魄,举全县之力办好每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保障贫困地区孩子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助推脱贫攻坚,助力实现富民强县。

3

高中教育:高质量升学斩断贫困代际传递

作为全市的深度贫困县,白河把发展高中教育作为重大扶贫措施,确立了“普高职高并举、规模效益并重、硬件软件齐抓、统筹均衡发展、促进整体提高”的总体思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推动高中教育发展,高中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教育质量年年攀升。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贫困根源,聚力***,为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孩子制定教育扶贫的对策和方案,实现“上大学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充分发挥高中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县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以高中迁建为契机,优化整合教育资源。面对县城教育用地紧缺的难题,我们以建设白河高级中学为契机,将原白河一中、城关初中、城关小学和县幼儿园进行梯次搬迁,新增学位2100个,有效解决了城区学校和幼儿园长期存在的大班额、场地狭小、校舍紧缺等问题。同时,按照“整合资源、方便入学、提升质量”的要求,结合移民搬迁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对全县中小学布局进行新一轮优化调整,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办学差距逐步缩小。

建立普通高中综合考评、奖励激励、教师培养、素质教育评估四项机制,全面提升普通高中精细化管理程度和内涵发展水平。重视高中教师队伍培养,赋予高中学校自主用人权。县政府出台突出贡献高中骨干教师奖励办法,对获得市政府励志奖学生所在班级的代课教师年度考核直接评为优秀等次,不占全县总指标;对住家较远的教师,建设教师周转房安排入住;对未就业的教师家属安排工勤岗位,想方设法解决教师后顾之忧,真正体现了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组织开展课外社团活动,白河高级中学被命名为省级跆拳道训练基地,机器人社团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奖。大力推行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确保高中有稳定的优质生源。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白河高中“厚德明礼、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主题,形成了“领导苦抓实干求发展、老师苦教巧教提质量、学生苦学乐学追梦想”的良好校风,赋予了“三苦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多元培训,助推***。积极与县农业局、人社局、扶贫局等部门通力合作,积极培养农业技术、服务业、足部护理师等专业人才。通过运用送技术到农户和校企合作的培训模式,县职教中心共开展***等各类培训26期,培训学员3222人次。从7月25日开始对所有未升入高一级学校的147名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免费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走上就业创业脱贫之路。

通过努力,全县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二本线以上上线率连续18年位居全市前列,直升率和万人比连续16年位居安康市十县区第一。自市政府设置励志奖以来,该县连续8年有16人获奖,一批学生考入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等名校,圆了大学梦,实现了就业创业,脱贫了一个家庭,有效斩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白河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西京与贫困户谈心

城乡中小学生吃上营上餐

上海爱心人士到白河捐资助学

贫困学生接受技能培训

田湾高山蔬菜种植合作社“称”起脱贫希望

白河县教体局副局长黄涛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

2

义务教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白河县依托“全面改薄”,多渠道筹资2.3亿元,改造农村薄弱学校27所,2016年全面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优质数字资源入校“四个全覆盖”,并建成教育优质资源和管理平台,互动同步课堂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走教、送教形式,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足额拨付各类教育资金2767.535万元,惠及29330名学生。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66所中小学和教学点18359名学生营养餐实现全覆盖。

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主抓教育、一名县委常委和一名副县长协管教育,建立完善目标考核、督导评估、联镇包校等一系列工作机制,落实11名县级领导联镇包抓教育工作、27个部门单位联校帮建,定期督查考核,严格奖惩问责。对教育发展重大问题,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及时研究解决。在推进机制上,坚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经费优先预算、教育资源优先配置、教育用人优先招录、教师待遇优先改善”的“五优先”制度,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县镇联动、部门支持、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教育发展机制。在经费保障上,每年将教育各项经费和配套资金足额纳入财政预算,设立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将每年新增财力的60%以上用于教育事业发展。近5年,教育支出达12.82亿元,占全县民生支出的30%以上。

制定教育质量激励机制,出台《白河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表彰奖励暂行办法》,设立质量奖、创新奖、励志奖、园丁奖等,每年兑付各类奖金300余万元。

为让特殊少年儿童享受公平教育,全县建立留守儿童管护中心和代理家长制度,学校成立党员教师志愿服务团队对困境学生结对帮扶,保障留守儿童有学上不失学;三类残疾学生6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儿童28人),孤儿51人,建立专门信息台账,随班就读,保障全部入学;通过调研拟定《白河县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对困境儿童的生活、健康、教育保障。落实全县进城务工随迁子女221人接受平等义务教育。

1

学前教育: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7%

解决好学前幼儿入园难,既保证农村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也是助力农村计生家庭脱贫的有效路径。从2011年起,白河连续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着力破解“入园难”困局。连续6年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列为县委、县政府为群众办的重大实事,强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逐步构建起了覆盖县、镇、村三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县幼儿园达到50所,基本实现1500人以上行政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全县适龄儿童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达97%,彻底解决了农村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白河采取一系列措施充实学前教师队伍、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师待遇,并以学前教育师资补充为重点,精准招录优秀人才到乡村幼儿园任教。仅2017年,就通过“特岗计划”、省事业岗招聘和免费师范生等渠道招聘幼儿园教师45名。通过统筹安排“国培”、“省培”、社会公益组织培训等方式,培训幼儿园教师200人次、园长20人次。学前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在此基础上,从2011年秋开始,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每年县财政预算400万元对民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进行奖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幼儿每人每年再补助750元生活费,确保农村计生户生得起、养得起,实现贫困户也可以生二胎,家庭成员增加了,家庭负担不会增加。

新闻推荐

跑出致富加速度

“农民都住上了好房子,有了致富门路,生活水平也上了个大台阶。”白河县卡子镇陈庄社区,67岁的刘世意打量眼前的光景笑声爽朗道,“村里可真是发生了巨变。”刘世意口中的巨变是从年初开始的。今年3月...

白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