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的“后搬迁时代”
通讯员 李译
今年以来,为打赢易地扶贫搬迁首战之役,白河县针对部分安置社区所在地贫困程度深、基础产业薄弱和大部分贫困群众都是靠劳务输出就业这一现状,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目标,积极落实“先业后搬”,通过开办“社区工厂”,让易地扶贫搬迁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留守儿童和老人”有了“家”的感觉。
张朝春一家是白河县冷水镇三院社区的贫困搬迁户,在社区工厂工作了半年多时间。她说:“虽然月收入只有2000多块,比过去在外打工赚得少一点,但现在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
冷水镇三院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劳务输出为百姓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冷水镇通过多方考察,反复动员长年在外务工的蔡正祥回乡创业,2013年在冷水镇三院社区成立了宏利源制衣有限公司,当年就解决附近40余人就业。今年初,蔡正祥又在西营镇天逸社区建立了1家分厂,用工人数达到50余人。
白河通过能人返乡创业创办社区工厂,使搬迁群众能够灵活就业,极大地调动了贫困群众搬迁的积极性,同时也调动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据了解,白河县社区工厂加工产品大部分工序需要手工完成,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能要求不高,搬迁户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上岗操作,尤其适合不能外出打工需要照顾家庭的妇女就业,对于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也有很大的帮助。
该县在鼓励“能人老板返乡创企业、技术骨干回乡创新业、百姓在家门口创家业”的同时,加大搬迁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利用全方位的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搬迁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搬迁群众加快转岗就业,自我创业兴业。
同时,通过开发社区管理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帮助迁居到社区的家庭妇女等弱劳力就业。全县初步形成了“住在山下、挣在山上”、“住在城镇、挣在企业”,“住在社区、挣在工厂(园区)”等多种就业增收渠道。目前已在社区建成服饰加工、产业制品、电子元件等多个产业项目。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强音奏响,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白河县顺应时代潮流,确立推进返乡创业、打造“归雁”经济的思路,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返乡人员创业等在安置社区兴办工厂,打造了农村居民脱贫致富的“社区+工厂”就业新模式,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搬迁后就业问题。
白河县永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该县打造“社区+工厂” 就业新模式的示范典型,该公司位于茅坪镇茅坪社区,由该县务工能人陈绪春创办。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100个,目前已吸纳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40人,职工月平均工资达2700元。截至目前,白河县已创办社区工厂33家,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2000余人,初步实现了就近就地城镇化的目标。
如今走进社区,路边打麻将、斗地主,无所事事的人少了。社区工厂的兴起,使社区的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她们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为白发苍苍的父母尽孝膝下,给懵懂无知的孩子关怀抚慰。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也减少了很多,社区居民把心思都放在难得的工作机会上,社会风气全面好转。
据了解,白河县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全覆盖”的目标,未来三年,该县将以服饰加工、产业制品、电子元件为主的龙头项目引领,培育形成“公司+社区工厂+搬迁群众家庭作坊”的产业发展模式,突出解决订单、技术、品控、销售等社区工厂解决不了的问题,以连锁的方式覆盖白河县78个新型社区,培育返乡创业创办社区工厂老板30人以上,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邱莉张小菊)白河县积极强化措施,加大追责力度,深化“河长制”落实,全力保障汉江出陕断面水质始终稳定在国家Ⅱ类标准。该县将“河长制”全面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红皮书”,对各镇、...
白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