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绿水青山终换得金山银山 ——汉江流域—汉江流域生态保护现状调查

西北信息报 2017-11-09 10:12 大字

近日,陕西省环保厅等单位组织的“行走三江三河绿染三秦大地——行走汉江”活动走进安康,由文化名人、媒体记者和环保志愿者组成的采风团用一场全民参与的行动,观察汉江(安康段)的今昔变化,立体展示和探究沿线生态治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效、新途径。

本报记者 赵雪

瀛湖列入国家15个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湖泊之一;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汉江出省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Ⅱ类水水质;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覆盖率达到65%;全市建成670多个市级生态镇村;优良天数稳定排在前三……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安康环境保护得到中省充分肯定,全市水环境质量长期保持稳定,保证了南水北调水质安全。

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安康在环境保护上赢得的“生态红利”逐年显现。

投入108亿治理沿江生态部分县区举债护水

“十二五”以来,安康坚持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治理和风险防范为重点,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新要求,着力把“追赶超越、绿色崛起”作为指导全市各项工作的总纲领,累计投入108亿元实施了汉江水资源保护、生态治理、防洪保安等大规模综合整治。

多年来,安康几乎没有发生过重大水环境污染事故和因水环境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这得益于安康市从上至下对环保工作的重视。

“为了确保运送危化物品的车辆安全过境,我们会组织交警全程护送,至少要确保我们境内是安全的。”安康市白河县环保局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作为国家级的深度贫困县,白河一年的财政收入不到2亿元,然而,该县每年投入环境保护的资金不低于3亿。“可以说我们是举债治理环境,守护汉江。”

据了解,汉江源头自汉中宁强县而起,流经安康之后,从旬阳县蜀河镇至白河县城关镇下卡子自西向东流入湖北省境,白河境内总长39.2公里。

为确保汉江出陕断面水质达标,白河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以汉江水质保护为主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白河先后淘汰、关停矿山企业、砖厂、水泥厂、皂素厂等污染企业30余家,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元。同时,督促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以环保科技应用和技术集成,推动企业科学治污。

白河克服资金严重不足问题,确保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正常运行,达标排放,冷水、西营、茅坪等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也先后建成投入使用。督促畜禽养殖场完善污染防治设施,拆除水泥厂立窑生产线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强力执行,有效确保了污染减排任务顺利实现。

由于县城坡度较大,每遇山洪大水总是有不少垃圾和雨污会被冲进汉江。从去年开始,白河举债投资3.7亿建设县城防洪工程,这一工程的顺利完成将使汉江出陕水质得到更好保障。

严格执法监管 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持续开展汉江水质保护“十项”专项行动,安康逐步建立健全了环保与公、检、法等部门联合执法办案制度,严肃查处、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02件,罚款424.003万元;实施《环保法》及配套办法案件共185起,其中:实施查封、扣押60起,实施限产、停产108起,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案件8起,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案件2起,按日计罚案件7起,形成了环境执法监管高压态势。

安康先是提出了“三个不低于”和“两个100%”的目标要求,即:全市环境执法办案数不低于全省平均办案数,各县区办案数不低于全市平均办案数和上年度办案数;重点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执行率和验收率分别达到100%。

其次是全面实行网格化监管,目前,安康共划分网格2206个,在全市形成全面覆盖、层层履职、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监管体系。

为了防止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着力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水平,安康在汉江干流设置了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在汉江干流、主要支流的重点河段及重点涉水监控企业排放口安装视频监控128套,实现对汉江水质和重点污染源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和监控;对全市219家化工、矿山、尾矿库等重点风险源企业建立“一企一档”信息库,逐一落实监管责任和监管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尾矿库安全防范和环境整治工作,对全市40座尾矿库负责人进行了集中约谈,签订了环保承诺书。

目前,安康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建成了全省唯一的南水北调应急指挥中心,中心共接入228个视频监控点位和71个在线监测监测点位,成为安康保护南水北调汉江水源水质安全的“环保110”。

产业转型升级 破解环保难题

黄姜皂素企业一度是拉动陕南经济发展的摇钱树,但由于其产生的废水废渣对环境影响极大从而被扣上污染大户的帽子。为了确保环境不被破坏,水质稳定达标,安康曾下决心关停了上百家黄姜皂素企业。

“现在全市仅剩5家了”,安康市工信局刘骏告诉记者,其中一家便是位于白河县构朳镇的陕西永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原本只是一家黄姜皂素企业,为了解决废水污染问题,该公司引进转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存寿教授科研团队专利技术,建设了一条年产10万吨碳基营养肥料生产线,产业化生产高科技新型肥料——碳基营养肥。

据了解,该项技术主要以黄姜加工废水废渣为原料生产碳基全营养肥。在不降低黄姜药用价值的基础上,大大提高黄姜的利用率,重点解决了皂素生产废弃物全部资源化综合利用,解决了黄姜初加工污染难题,为白河黄姜产业链延伸开辟了新途径。

2016年7月10日,陕西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成果鉴定,认为这一成果对于实现“肥药两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

在第23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上,白河县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白河县通过招商引资,由陕西永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刘存寿教授的专利技术,以黄姜加工废水废渣为原料生产碳基全营养肥。

本项目正常运营后,年平均营业收入71000万元,年平均总成本费用为63211万元,年平均利润6369万元,年平均上缴所得税为1420万元,年平均净利润4949万元。

“这一项目的实施,彻底解决了黄姜单一加工生产皂素过程的污染问题,实现黄姜全产业链生产加工,废水废渣零排放。以黄姜为原料生产碳基营养肥,不仅是肥料界的“革命”,更是破解了皂素污染世界性难题,对工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刘骏说,近年来,安康坚持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严把项目准入关,在汉江干流20公里范围内严禁有污染的工业开发,通过源头控制,把产业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加快淘汰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以园区为载体,企业引领,项目支撑,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生态旅游和现代农业,推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实施园区突破,园”成为引领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中省充分肯定,在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赢得“生态红利”。

立足生态发展 大做旅游文章

安康素有“秦巴万宝山”、“中药材摇篮”和“天然生物基金库”的美誉。周边与四川、重庆、湖北毗邻,汉江横贯其中,东承湖北道教圣地武当山及神龙架自然保护区,西邻汉中三国遗址,是连结国家规划的“西安——三峡长廊中的重要驿站,又是陕西绿色生态旅游的品牌。

“放眼当下,我们唯一可利用的就是环境优势。”安康市环保局副局长阮英斗说,子如何走,生态底线是绝对不能触碰的。”

通过几年的摸索,安康现在已成功打造了一批以生态主导的旅游景点,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鬼谷岭国家森林公园、千家坪国家森林公园、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多处(擂鼓台森林公园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和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个(安康水电站等),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现已开发的景区景点29处。

位于安康西部石泉县算是全域旅游发展得比较好的典型代表。据了解,该县总面积1516平方公里,辖11个镇、161个村(社区),1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2万,是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涵养地。境内生态优美、人文厚重、环境宜人,是秦巴汉水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素有“秦巴水乡·石泉十美”之称。

该县以建设宜游、宜居、宜业“三宜”石泉为基本定位,聚焦全面小康,科学应对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创新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类难题,积极推进旅游发展。

201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1.43亿元,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82.22亿元,增长27.7%;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591元、10855元,增长11.2%、35.5%,城镇化率41.79%,实现了全市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五连优”,先后获得“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开创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崭新局面。

石泉坚持把生态旅游作为富民强县和促进循环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推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步伐,建成2个4A级和2个3A级景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省级地质公园,以及云雾山、县城文化旅游街区、鬼谷子文化小镇、雁山瀑布、胜利特色旅游村、中坝作坊小镇等10余个景区景点和休闲旅游度假村,先后荣获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县、西北生态旅游十佳县、省级旅游示范县等10余项荣誉称号,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成为繁荣城乡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的一张靓丽名片,“秦巴水乡·石泉十美”声名远播。

今年以来,该县累计接待游客420.64万人次,同比增长25.45%,旅游综合收入24.62亿元,同比增长37.56%。

新闻推荐

白河确保危化品运输车辆道路安全

本报讯(通讯员柯伟)近日,白河县交警大队城区中队在316国道陕鄂交界辖区下卡子公安检查站设置卡点,对过往危化品运输车辆进行严格盘查,切实维护辖区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为切实遏制和有效防范辖区道路...

白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