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白河:守护每一寸土地

陕西日报 2017-08-10 07:06 大字

本报记者王永锋通讯员阮郁汪银春

地处秦头楚尾的白河县,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但特殊的地理条件使这里山大沟深,1450平方公里的土地,仅有耕地39.4万亩,每一寸土地尤显珍贵。

多年来,白河县发扬“三苦”精神,统筹推进土地保护与开发利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确保有限的国土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保障白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白河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

传承一种精神

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让白河在发展中,偷不得一丝懒。

为解决民众温饱,20世纪70年代,白河人民发扬“愚公”精神,历时20多个春秋,修筑23万亩石坎梯田,使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变成“金饭碗”,也锻造出“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

新时期,土地匮乏仍是制约白河发展的“瓶颈”,既要严守土地“红线”,又要满足发展用地,如何破题?

“不断创新土地管理模式,坚持修田造地不间断,自觉节约、主动集约,向整治要地、向空间要地、向管理要地。”白河给出答案。

通过多年探索,白河县形成了“分区管控”模式,走出一条节约集约用地与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生态环保深度融合之路。在县城,实施工业退城进园、产业空间置换,扩大城市生态空间、保护古镇特色风貌;在县城周边,培育汉江经济带、两河工业园区和新兴产业,推进国家主题功能区建设,呵护一江清水;在乡村,加大连片优质农田保护和修田造地力度,为子孙后代留住绿水青山和发展空间。

天宝村堪称白河创新土地管理模式“典范”。为争取治沟造地项目,县上主要领导亲赴省市汇报争取,创业能人刘和兴累计投入1亿元,在山上流转整理土地7000余亩,在山下建起移民搬迁社区。如今,落后偏僻的天宝村已蜕变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和县“三苦”精神教育基地。

从分散到集约,从小生产到大合作,“天宝模式”不仅是简单的土地改造,还将土地整治与现代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此外,县上先后投资3300万元,实施了9个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316公顷。白河虽然是安康市土地条件最差的县之一,但每年为安康提供耕地占补平衡指标49公顷,为全市发展作出了贡献。

守住一条红线

资源有限,节约无限。白河通过优化用地布局、落实占补平衡、土地综合治理、盘活使用存量、从严核减用地规模等举措,推进城乡散乱、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利用,实施“批、供、用、补、查”全程监管,保住了耕地红线,又保障了十天高速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市县重点建设项目落地。

为拓展土地利用空间,县上积极探索向“城镇间隙”“荒坡荒滩”“江河沿岸滩涂”“地下空中”要地,实现土地的立体开发。目前,县“两河工业园区”已有企业40余家,打破一企一围墙的“割地”局面,实现化零为整,聚群发展。该县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和依法处置力度,盘活用好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长期闲置和低效使用的土地,实现储备国有建设用地240亩。同时,大力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5年间,相继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940公顷。

先进的耕地保护理念,需要用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实施。全县117个村(社区)均落实土地协管员,违法占地行为实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县镇村三级层层签订《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土地执法监管中,建立三级土地执法巡查和耕地执法监察网络体系,严控各类建设占用耕地。

呵护一江清水

今年初,茅坪镇万吨有机肥加工生产线项目竣工投产。该镇境内有陕南最大的黄姜皂素厂、年产3000吨的杏鲍菇生产基地及20余家畜禽养殖场,此项目实现“变废为宝”,优化了生态环境,赢得群众拍手称赞。

该项目的选址审批与环境保护密切相连。起初,项目规划建在交通便利的枣树村,可临近移民安置小区,未予批准。后来,项目通过环评审批选址茅坪镇纸坊村。

白河,全域属国家主体功能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和出陕断面水质在线监测区。为保护生态环境,该县在项目立项、备案和审批过程中,对高消耗、高污染、粗放生产经营、破坏生态环境的用地项目坚决不予供地,为新兴产业置换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全县共受理预审建设用地项目71个78.8公顷,核减不符合要求用地项目两个3.15公顷。

同时,大力推进废弃、污染、退化土地复垦治理以及“边开采边治理”的绿色发展模式。此外,在全市率先建成投用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并启动3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和5个重点镇级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

目前,全县建成各级现代农业示范园55个,面积7.54万亩;建成茶叶、木瓜、核桃等产业基地30余个,面积达20.35万亩;建成梅花鹿、肉牛、孔雀、娃娃鱼等特色养殖场50余家;围绕当地优势资源建成木瓜酒厂、绿色食品加工厂、药材种植加工公司等20余家。在节约集约用地的进程中,白河县使有限的土地产出了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新闻推荐

“天宝模式”引导全民创业 拓宽增收渠道

本报讯(记者陈涛通讯员王琛)走进位于白河县仓上镇天宝村的天宝现代农业园区,层层梯田从山下绵延至山顶,宽敞整洁的大棚错落有致坐落其中。“我们园区现已成为集农业综合开发、观光旅游、生态建设为一...

白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