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离艰苦高半山迁来幸福新生活——小金县崇德乡海坪村易地扶贫搬迁见闻

阿坝日报 2020-09-08 09:13 大字

■记者 姜国春 格西雪婷 陈勇强

“新八家一定会更和睦,更幸福。”“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好日子。”“八家搬迁面貌新,环境卫生靠大家。”……9月的小金县依然炙热,在距崇德乡乡镇府500米处的海坪村易地扶贫搬迁点的8户农家院墙上,群众感恩的心里话被刷成标语,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016年,在这里居住的8户人家从艰苦的高半山搬迁至秀美的现居地。据崇德乡党委书记陈冬介绍,为帮助8户贫困户顺利搬迁,崇德乡党委政府制定了《崇德乡海坪村易地搬迁实施方案》,探索总结提炼和健全完善崇德乡易地扶贫搬迁“1234”工作法,“1”即严格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即“插花+集中”安置两种方式;“3”即破解就学、就医、就业三大难题;“4”即树立感恩、奋进、团结、自立四种意识。

搬离艰苦高半山,迁来幸福新生活。如今,依次排列的房屋、嬉笑玩耍的孩童、安享晚年的老人、友善和睦的邻里……这8户贫困家庭也从曾经艰难困苦的“旧八家”成为现在蒸蒸日上的“新八家”。9月3日,记者走进其中3户人家,亲身感受他们的幸福生活。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过上了幸福日子”

2010年,吕凤兰从小金县新桥乡的高半山村嫁到了海坪村。家里除了一张木桌子、一根木凳子、一个木柜子再没有像样的家具,吕凤兰第一次感受到了穷困。

从那时起,不甘贫困与落后的吕凤兰便尝试着通过努力摆脱贫困,她一年最多要养4头猪,其中2头卖钱补贴家用,还经常背着小孩下地干活,尽管一年四季都辛勤劳作,却依然没能改变家里的穷苦日子。在吕凤兰看来,这一切都是因为山高路远限制了发展。

山太高,限制了群众的收入、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是致贫原因之一。穷则思变,2015年年底,在村委会活动室召开的一次会议成为吕凤兰一家转变的开始,那是一次关于海坪村高半山易地扶贫搬迁的会议。

“我们想搬下山去,太想了。”回忆起那次会议,吕凤兰止不住的开心,因为她终于有机会搬离山高路陡的地方了。怀着激动的心情,2016年年底,吕凤兰一家成为第一户搬进新家的家庭,那时她置办了新家的第一件大件——1.8米的大床。随着致富渠道的不断增多,家里的家具家电一件件补齐,吕凤兰指着客厅的冰箱开心地对记者说:“现在我家冰箱都有两个了。”

家具应有尽有,儿子的奖状整齐地贴在墙上,丈夫成为一名外卖骑手,生态公益性岗位带来了固定收入……这般美好的生活是吕凤兰曾经梦想过无数次的,如今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现在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谈起现在的好日子,吕凤兰满怀感激地说。

“日子好了,病也好了,一切都方便了”

打扫卫生、洗锅刷碗……如果不说,记者很难将眼前这位忙前忙后的人与瘫痪在床联系在一起。她叫谢友琼,自2013年患病,花了近20万元的治疗费,钱越花越多,日子越过越难。

“因为我生病,全家的心血都搭进去了。”谢友琼充满愧疚地说。一人病、全家穷,钱都用来治病了,修房成为了一件千难万难的事。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让谢友琼一家看到了曙光。

那时,在外求医的谢友琼接到可以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电话后,欣喜地同意了搬迁。搬离高半山,住进新房子,那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

2016年,新房建成后,谢友琼回到了海坪村,那时她已经瘫痪在床。看着美丽的新房子,自己却只能躺着,谢友琼内心阵阵酸楚,于是她立志要站起来。扶着床沿、墙壁,谢友琼如孩童学步般慢慢挪动,一天天锻炼、一点点的进步,慢慢地能正常行走了,如今,她生活已经完全能自理了。

搬进新家,有了新开始。谢友琼指着自己的双脚说道:“如果住在山上,我可能就不会好了。”在她看来,新家周围平整的道路和距离不远的乡卫生院都是她康复的有利条件。

“日子好了,病也好了,一切都方便了。”如今,谢友琼不仅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闲暇时还在村子里散散步,随着谢友琼的身体逐渐恢复,她的丈夫也能放心外出挣钱,他们家的日子越过越舒心了。

“我们想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改变家庭现状”

满身泥土的两位男孩扛着锄头和父亲回到家中。个头高的是哥哥曹小友,稍矮的是弟弟曹廷友,此次,兄弟二人跟随父亲前往高半山的农田采挖4年前种下的中药材。

再一次回到高半山,在兄弟二人心中依然是一个“远”字。“远”对于兄弟二人而言是曾经徒步走2个多小时的山路,是到乡政府驻地的“奢侈”,是亲戚难以上门走动的冷清。而现在,兄弟二人心中又多了一个“近”字,到乡政府近了、到小金县城近了、到成都也近了……

由远到近的转变始于2016年,一家人搬进了海坪村的新家。2017年,在外务工的曹小友回到家中,回忆起那年春节,他依然记忆犹新,那一年家里第一次来了不少亲戚,很是热闹。

看着家里的环境大改变,曹小友开始想着提升自己,帮助家里改变现状,2018年,他在务工3年后报名参加了“9+3”定向招考,成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大学生,毕业后他将前往松潘县工作。

“我曾经都不想读书了。”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弟弟曹廷友曾经在读职高时一度想退学,那时,在曹小友的支持下,曹廷友坚持了下来,最终通过努力考入了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学习康复治疗技术。如今,每年通过教育贷款、助学金、雨露计划等资金,曹廷友在学习经费上一点也不用愁,现在他只想好好学习,毕业后做一名合格的康复医生。

“我们想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改变家庭现状。”虽然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但兄弟二人希望通过努力学习,进一步改善家庭经济条件。面对懂事的兄弟二人,父亲曹福贵骄傲地说:“两弟兄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新闻推荐

提升生猪产能 小金县预计年底出栏生猪2.6万头

四川经济日报阿坝讯(小金宣记者庄媛)为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今年以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通过扩产扩能、填槽补栏...

小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小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