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公路催生乡村“蝶变” 小金县交通道路建设侧记

阿坝日报 2019-06-25 16:19 大字

■贺陶

一条条平整的通村水泥路,犹如一条条飘逸的哈达。国道、县道、乡道、村道被连成一张网,延伸至农牧民的家门口……交通兴,百业兴。随着小金县交通网络格局的不断完善,当地群众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

海拔4538米的巴朗山,山高路险,终年云雾缭绕,山路崎岖蜿蜒。

2016年10月1日,巴朗山隧道建成通车,极大地方便了小金人民的出行,从小金县到成都比以前节省了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巴朗山隧道是当前国内最长的高原隧道,也是小金县“四好农村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路,就是山里人的命。”被大山包围的小金人深有体会。为了保证“生命”安全、道路畅通,养护工人日夜巡护在这条高原通道上。

据巴朗山隧道管理所办公室主任介绍,在这里工作,最难克服的就是高原反应。有个叫张宇的年轻人,在这里工作两年了,由于高原反应引起脑积液,被紧急送往都江堰医院救治。还有个叫刘平的小伙子,上班不到3天就呕吐、胸闷,凌晨1点过被送到小金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山路弯弯,出行路不再泥泞;白云飘飘,致富路宽广绵长”,有了这些最美的筑路人、护路人,小金的道路交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小金县的海拔从1776米攀升至6250米,全县一半的行政村位于高半山上。“看见屋、走到哭,望着山、走到瘫”曾一度是小金人民出行难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小金县着力构建“交通枢纽”新格局,全县现有公路里程2979.8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支撑,以县道、乡道为辐射,农村公路为连接”的公路路网体系,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率先在四川省民族地区实现通乡油路100%、村道硬化100%和农村公路安保基本全覆盖,在川蜀大地上写下精彩纷呈的小金农村公路“变形记”。

海拔3200米的四姑娘山长坪村,四面环山,原来3个组的村民居住分散,仅靠一条宽不到1米的泥土路串连。村民们主要种植油菜、土豆、胡豆等传统农作物,年收入仅300元。

随着景区的开发,2014年,该村通了水泥路,在新规划路段集中建造富有特色的民宿一条街。目前,全村户户搞旅游、家家搞经营,现有民宿105家。村委会主任张建军早早就分享到了道路畅通带来的红利,通过出租房子加上工资,他家年收入近17万元。张建军介绍说:“保守地说,目前,我们村的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3万元,村级年收入从零跨越到了20万元。”

无独有偶,该县美兴镇卯梁村是高山贫困村,更是托了兴路脱贫的福。现年67岁的原村党支部书记吴元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道路便利带来的好处。他说:“以前,村民的生活所需物品全靠人背上来,天蒙蒙亮就出发,要晚上九十点钟才到家。一周一次,每次上下背负50公斤左右,我年轻的时候最多背过100公斤。许多村民和我一样,早就萌生了搬迁到山下去的念头。”

1990年,村民们自发开始修路,用原始的方式投工投劳,花了4年时间,挖掘出了一条4公里的简易泥路。

2014年3月,村里抓住脱贫攻坚的大好时机,国家投入近400万元,对原有的泥路拓宽、硬化,同时完成了近8公里道路的修建,让水泥路连接家家户户。

道路的改变,促进了村民思想的改变。村民们调整100亩山地,种植了大黄、一支蒿、羌活、当归等高山药材,亩产值近万元,比原先单纯的种植胡豆等农作物收入翻了3番以上。

卯梁村的发展只是小金县交通道路大发展的一个缩影。2014年以来,该县建成农村产业路1650公里,带动建设小金苹果、生态蔬菜、酿酒葡萄、高山玫瑰、高原牦牛等五大主导产业基地,建成牦牛标准化养殖场72个。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累计下达该县交通定点扶贫项目49个,已完成36项,累计投资32203万元,完成危桥改造21座,新改建农村道路16条110公里,实施安保工程6公里。目前,总投资23000万元的崇德乡崇德村牧业路、结斯乡别斯满冰川景区路、美兴镇刘家河坪桥等18个3年交通定点扶贫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本月已全面开工建设。

5月8日,振奋人心的喜讯传来,都江堰至四姑娘山扶贫+旅游轨道交通专线第1合同段的堪查设计工作已上网招标,该项目全长123公里,投资191亿元。可以预见,随着该专线的建成投运,成都和都江堰旅游市场的溢出效应将覆盖小金全域旅游,辐射小金县各乡村僻壤。

如今,小金县公路规模、路网结构、路域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呈现“加速度”发展,为小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新闻推荐

幸福木坡行

■喻林斌彭卫琼杨俊清晨,和约好的朋友驱车前往小金县木坡乡的青春村。听说那里正在举行木坡乡第三届“最美木坡人”表彰暨...

小金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小金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