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坪发现新物种
川金丝猴
猎人带来的惊喜
继1869年发现大熊猫一个月之后的5月4日,阿尔芒·戴维雇佣的猎人又给他带来惊喜:6只猴子。他经过仔细鉴定,他认定这又是一个“新种”——金丝猴。
“这种猴色泽金黄而可爱,身体健壮,四肢肌肉特别发达。面部奇异,像一只绿松色的蝴蝶停立在面部中央,鼻孔朝天,鼻尖几乎接触到了前额。它们的尾巴长而壮,背披金色长毛,终年栖息在目前有白雪覆盖的高山树林中。它是几个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的神祗,是令人推崇的理想的化身。”
金丝猴在我国境内分布着4个亚种: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怒江金丝猴。国外还有一个种:越南金丝猴。阿尔芒·戴维发现的是川金丝猴。川金丝猴名气最大,分布也最广,生活在川、陕、甘和湖北神龙架的原始森林中。
浑身金色的毛发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煞是漂亮。当时的欧洲人,只在中国的图画和瓷器上见过它们,以为它们是臆想中的动物,正是阿尔芒·戴维的发现告诉人们,这种传说中的美丽动物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在中国。
说起“仰鼻猴”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因为这种猴子鼻孔朝天,金丝猴在被命名时,因其仰鼻金发,十分美丽,命名者联想起欧洲十字军司令的翘鼻金发的夫人洛克安娜,于是,便把这个美人之名放到了金丝猴身上RhinopithecusRoxellana。
珙桐花
在穆坪还发现了一种被称为“植物大熊猫”的孑遗植物——珙桐(DavidiaInvolucrata)。珙桐像大熊猫一样躲过了第四纪冰川期,花开时节,成双成对的“花瓣”像是满树飞舞的鸽子。
这是一种奇特的树木,阿尔芒·戴维看到它时,时值开花季节,树上那一对对白色花朵躲在碧玉般的绿叶中,随风摇动,远远望去,仿佛是一群白鸽躲在枝头,摆动着可爱的翅膀。当时,他被这种奇景迷住了。
阿尔芒·戴维在书中配发了一幅漂亮的手绘彩图,因为花苞片的形状,珙桐被美称为“鸽子树”或“手帕树”。
1899年,“植物猎人”威尔逊到中国收集这种树苗。在当地向导的帮助下,他在鄂西山区找到这种他认为是北温带“最有趣和最漂亮的木本植物”,收集到大量的种子和插苗,成功地引到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栽培,在欧洲很多国家的园林里,随处可处高达五六丈甚至更高的珙桐树。
后来,威尔逊到了四川收集植物标本和种子,其中仅是雅安,他就来了4次,收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和种子,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把清溪县城永远定格在了照片上。
由阿尔芒·戴维在穆坪发现的其他比较著名的的物种还有:扭角羚(又称羚牛),虽然身形庞大,貌似笨重,却是爬山的高手;娃娃鱼(学名大鲵),这个两栖类中的古老物种,有着娃娃一样的叫声;另外还有绿尾虹雉等。绿尾虹雉,一种羽毛像彩虹一样绚丽的雉鸡。在植物中,有多种美丽的高山杜鹃和报春花。
在穆坪考察期间,阿尔芒·戴维严重的肠胃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复发,严重时难以行走。本来他还有一个打算,翻越夹金山,到达维(今属四川小金县)去考察,但由于身体原因,直到离开穆坪,这个愿望也没有实现。
从穆坪考察归来,阿尔芒·戴维曾回法国休养了将近两年时间。在此期间,他把自己收藏的部分动植物标本拿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展览,得到了很高的评价。1872年,阿尔芒·戴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1872年3月,阿尔芒·戴维再次返回中国。同年11月2日,他从北京启程,开始他在中国境内的第三次旅行考察。
1873年11月,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虽然对中国很留恋,阿尔芒·戴维还是决定回国。
离开了在他眼里是如此美好的国家——
“中华文明令人羡慕,除了偶尔的土匪流寇外,这片大地安静、祥和、深沉。人们勤劳、朴素、文雅,人人守礼。”
1874年,阿尔芒·戴维回到法国,他带回的动植物标本以及活体,经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统计,总计2919种植物,9569种昆虫、蜘蛛与甲壳类动物,1332种鸟类,以及595种哺乳动物,而这些,还不包括那些在各种意外中损失的标本。之后的岁月里,阿尔芒·戴维与其他自然科学家合作,主要致力于对这些标本的分类、描述、展览和出版等工作。
由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亨利·米勒·爱德兹华和他的儿子阿尔封斯·米勒·爱德华兹研究撰写的《哺乳动物的自然史应用研究》在1868-1874年间出版,第一卷所提到的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阿尔芒·戴维发现的。
1877年出版的《中国鸟类》(LesOisieuxdelaChine),记录了阿尔芒·戴维亲眼目睹的772种鸟类,其中有58种是新种。《中国鸟类》成为当时研究中国鸟类的经典性著作。
1900年11月,阿尔芒·戴维在巴黎溘然长逝,享年74岁。
动物标本制作“火种”
值得一提的是,阿尔芒·戴维还给中国留下了动物标本制作的“火种”。
说到中国生物标本制作,我们经常提到的是“唐氏”标本制作法,唐氏标本制作技艺源于19世纪末,“开山鼻祖”唐春营和他的儿子唐启旺。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英国从清政府手中获得了海关管理权。英人拉都胥(LaTouche)因此在福州海关担任税收官员。后来,拉都胥在福建一家洋行里,看到了一批被当时欧洲上流社会的妇女视为珍奇之物的白鹭翎羽,因而结识了住在福州城出售羽毛的人,正是当地在闽江打鱼和捕猎为主的唐春营。唐春营平时爱把打到的漂亮的鱼、鸟和小动物制成“标本”,也因此在乡邻间小有名气。拉都胥对自然科学有着强烈兴趣,1896年聘请唐春营和他的儿子帮他在野外收集标本,同时也教唐春营标本制作技术,以便保存采集到的鸟兽。唐家从此开始了专业制作动物标本的工作。
唐氏后代从最初的制作动物研究标本逐渐改良为现代的动物生态标本,开创性的使用了填充法制作标本,方法省时简便、易于操作,制作的动物剥制标本形象逼真、保存时间长。唐氏标本制作技艺参与见证了中国现代自然学科、尤其是生物学科的发展轨迹,为我国生物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因此在动物学界,人们尊称唐氏家族为“标本唐”。
但“标本唐”跟王树衡相比,还晚了将近40年。王树衡又是谁?
原来阿尔芒·戴维在中国境内采猎途中,曾培训一名中国助手王树衡,王树衡协助他整理和制作标本。阿尔芒·戴维回到法国后,王树衡留在了上海工作。这位标本制作师曾一度在徐家汇博物院工作,上海博物院成立后便直接雇用了他,成为中国标本制作的先驱者。
遗憾的是,对于王树衡的记载不多。在《戴维日记》中,曾有这样的叙述:
“一八七二年十一月二日,由北平起身,同行者有王、陆二人(均为北平青年),协助打猎剥制工作。”
阿尔芒·戴维在中国的第三次旅行考察,从华北到陕西后,再经汉水进入湖北、江西等地。
在另一段文字中,他再次提到“王、陆二人”,说他们是“北平小伙子”:
“中国人比我们更有耐心,他们看起来总是泰然自若。我甚至有时候很羡慕那两个北平小伙子,他们和他们的同胞一样,是如此的平静和安祥,从没发过牢骚,甚至连一个不满的手势也没有打过。是他们的天性如此,还是后天的教化?抑或是东方宿命论世世代代熏陶的结果,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像哲学家一样安静地吃饭,安静地休息,安静地享受这一切,谁也不打扰谁。”
(本文有删节,未完待续)
雅安日报记者高富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益婷)为进一步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近年来,新津县通过实施“金牦牛”工程、“金苹果”工程、“金旅游”工程、“金玫瑰...
小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小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