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商品到“卖文化” 一位从艺33年的工艺美术师眼中的创作之变

阿坝日报 2018-12-29 11:31 大字

■记者 姜国春

“我想在我的家乡小金县八角乡做一个大规模的艺术馆,不仅‘卖文化’,还要卖土特产,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12月11日,获得阿坝州“首届工艺美术师”称号的牟志军在工艺美术座谈会上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今年49岁的牟志军已从事工艺雕塑33年,创作出的作品高达上万件。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记者采访了这位州级工艺美术师,通过他的创作历程来了解几十年来工艺美术的创作之变。

牟志军出生在小金县八角乡大坪村,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当地很有名的木匠,所以他从小就喜欢与木头“打交道”。最初,他认为工艺美术里就是初学艺时所做的板凳、桌子,柜子……

“父辈制作出的家具很实用,但是外观上并不漂亮,我想做出更精美的木工制品。”怀着初心,牟志军从1985年开始研究工艺雕塑。从最初的兴趣使然,到把工艺美术变成一份事业。

1987年是牟志军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第一次将自己的工艺雕塑作品在成都售卖。“我的第一件作品是一个花瓶,当时我卖了50元,在那个年代这可以说是一笔巨款。”谈起通过工艺雕塑作品淘到的“第一桶金”,牟志军记忆犹新。

上世纪80、90年代,去一趟成都需要花3-4天,钱虽挣得多,但耗时太长。那时,正逢四姑娘山景区开发阶段,牟志军便前往四姑娘山镇开设了店铺,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与售卖,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随着四姑娘山景区的声名远扬,游人越来越多,牟志军结识的众多良师益友为他的工艺雕塑出谋划策。牟志军告诉记者,“有的人告诉我要保持木头的原真性,有的人告诉我要对木头深加工,雕出花样,而我往往会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创作。”

“关起门来创作,作品再多,技艺却得不到提升。”牟志军想“走出去”,于是2008年他开始前往南京、上海等地办展览,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去,同时学习同行的先进创作经验,“取经”以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技艺得到了提升,作品得到了升华。在2012年,牟志军受邀到汶川县映秀镇东村创办了让炯艺术馆(现已迁至茂县县城)。“‘让炯’是藏语的音译,意思是自然天成,这里指的是自然的艺术品。”多年来,牟志军始终坚持着自然的传承。

其作品《百鸟朝凤》获第五届四川省根雕奇石大展金奖,《洁白的哈达》获第六届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作品得到认可,现在牟志军考虑更多的是传承问题。

“现在我手里的很多作品的原材都是比较珍贵的,不能卖。”为此,牟志军决定在家乡创办百尔泽艺术馆,做好展览与传承工作。他告诉记者:“‘百尔泽’是高尚的意思,取此名表明了自己要做精品的心愿。”

八角乡占地450平的的房屋正在修建中,它包含了大型作品加工区、传习区、展示区。建成后,牟志军将在这里实现它的小小“博物馆”梦,从卖商品到“卖文化”的转变。

新闻推荐

心暖冬暖破寒冰 千里就业誓脱贫 新昌-小金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纪实

新昌县和小金县,一个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一个位于相对落后的西部高原山区,这两个相距近2000多公里的县,却在悄然间结成了...

小金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小金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