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肚菌打开乡村振兴“大”门路——汶川县灞州镇克枯村发展羊肚菌产业走笔
■伍排勇 孟正凯 王意迦 记者 杨骁
“大家采摘的时候要用小刀轻轻切割,注意不要踩踏菌种。”近期,汶川县灞州镇克枯村、大门村种植的羊肚菌陆续进入第一茬采摘期,看着大棚里一棵棵长势良好的羊肚菌,大门村村民王红卫特别高兴,他雇了5个村民和家人们共同采摘羊肚菌。
走进羊肚菌种植大棚,一股暖风袭来,大棚内王红卫正提醒村民采摘注意事项。他表示,在海拔2700多米的高半山把羊肚菌种植成功很不容易,虽然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在省农科院和省林科院专家的帮助下,第一次种植羊肚菌也算成功了。
“由于我们这里海拔高,温差大,第一批大棚出菇率低,预计今年产量有8000斤至9000斤。”王红卫说,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除去种植成本,今年还能赚回种植羊肚菌的投资成本。
为进一步推动汶川县高半山村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适合高半山村的“造血”产业。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在定点帮扶汶川县的过程中,根据灞州镇克枯村产业发展特点,试点推广羊肚菌大棚种植。如今,经过3年发展,羊肚菌产业从试点种植的2亩,发展到现在的35亩,并推广到附近的高半山村,成为汶川县高半山特色产业之一。
2019年,克枯村村民余祥在省林草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第一个开始在李子树下试点种植了2亩羊肚菌。试种成功后,去年他在建好的大棚内继续尝试种植羊肚菌。今年,余祥不仅继续管理村里的10余亩土地发展羊肚菌大棚种植,还同大门村村民合伙投资30余万元种植了12亩羊肚菌。“羊肚菌试种成功后,周边村很多老百姓都跟我们一起种植,今年大家的收成也不错。”余祥说,从刚开始的林下种植,到管理村里的羊肚菌大棚,再到推广种植,羊肚菌不仅提高了产量,形成了规模,还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大门村是汶川县海拔最高的村寨之一,由于海拔高,主要以种植玉米、土豆、花椒等为主,因为种植传统农业物经济收入不高,村里的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看着村里的撂荒地越来越多,王红卫便谋生了发展高半山产业的想法。经过多方了解,他与克枯村“两委”取得联系,决定和余祥共同发展羊肚菌产业。“我们村和克枯村大寺组的海拔差不多,他们种植得很成功,我也想试试。”王红卫说,在克枯村“两委”的帮助下,他坚定了发展信心。下一步,他还想扩大种植规模,争取发展到50多亩,“我们种植成功了,也可以让村民来免费学习技术,发展羊肚菌种植产业,这样大家可以增加收入。”
如今,大门村、克枯村的羊肚菌种植成功了,也到了第一茬采摘期,为帮助村民销售,克枯村驻村第一书记钟毅忙着寻找销售渠道。“我们通过以购代捐的方式,帮助他们销售了4000多斤羊肚菌。”钟毅告诉记者,今年省林草局组织机关和直属单位计划以购代捐采购4000斤左右,目前,首批1000斤羊肚菌已经包装运出。同时,通过网络、市场也将销售一部分,今年村民种植的羊肚菌销售不用愁。
“省林草局作为省级帮扶单位,我们希望羊肚菌产业能够在汶川县的高半山大量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储备产业,拓宽老百姓增收门路。” 钟毅说,下一步阿坝州玉龙国有林保护局在省林草局的支持下,将结合森工企业转型发展,在汶川县建设羊肚菌育种和标准化种植示范、培训基地,为汶川县羊肚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菌种保障。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根据汶川县高半山村产业发展薄弱的实际,省林业和草原局在定点帮扶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破了制约当地发展单一的产业模式,在“输血”的基础上实现了自身“造血”功能。如今,羊肚菌产业已经在汶川县灞州镇克枯村、周达村、大门村、阿尔村和威州镇七盘沟村推广种植。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婷?史付莉)为确保城区市政用电设施安全运行,保障居民夜间出行安全,近日,汶川县组织专项工作小组对县城城区配电箱、...
汶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汶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