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的同学上网课啦

青岛早报 2021-12-10 06:03 大字

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太空转身、细胞学研究实验、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约60分钟的 “天宫课堂”,“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第一视角遨游中国空间站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共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

太空授课开始前王亚平首先带领大家参观了航天员的太空家园,让大家直观地看到了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地方。网友们发现王亚平在空间站睡眠区,贴着与家人的合照,她还介绍在空间站里“晚上可以和家里人通通电话”。让网友感慨:家人是永远的依赖!

在太空授课中,三位航天员首先为大家展示了在太空中转身的神奇现象。这个原本在地面上难度系数为零的普通动作,在太空中却隐藏着很高的物理知识。这个试验所展现的是在微重力的环境中,航天员在不接触空间站的情况下,类似于理想状态下验证“没有外力矩,物体会处于角动量守恒”。航天员上半身向左转动时,按照角动量守衡的原则,下半身就会向右转。

秘密武器企鹅服对抗肌肉萎缩

航天员进入太空后,身体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有心血管系统的改变、肌肉萎缩和骨量丢失,随着飞行时间的延长,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在轨锻炼就是帮助航天员减少肌肉萎缩和骨量丢失的不可或缺的方法。

“同学们,有谁知道失重对我们身体会产生什么影响? ”翟志刚问道。身着“企鹅服”的叶光富站到了翟志刚的身边。据翟志刚介绍,秘密武器“企鹅服”从背影上看没什么区别,但胸部拉带和背部拉带都有调节环。

在失重环境下,企鹅服是模拟人体在地面活动时肌肉受到的重力负荷,外部服装结构与航天员工作服相似,通过其内部的弹性束带系统,对运动和操作中航天员的抗重力肌产生力的刺激。

“又闪又跳”的细胞很神奇

在此次太空授课中,航天员叶光富为大家展示了太空中细胞的神奇变化。在电脑显示的软件界面旁,是一个用于培养细胞的装置。

叶光富告诉大家,“在对细胞进行培养时,这个装置能够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气体浓度。当细胞培养到了一定阶段后,我们就会把细胞拿出来进行观察。那么我们就会用到医学样本显微观察记录装置。 ”

叶光富介绍,前期他们开展了大量有关细胞的研究,有不同周期、不同时间和不同单元的,通过人工制造的一个G重力和完全失重两种状态下对细胞进行培养,然后将这两种细胞进行对比,看两种条件下,其生长和形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过程。

记者看到,心肌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闪闪发光,还做起了收缩运动。据介绍,这是细胞自身生物电的一种反应,因为这些细胞是活的,利用细胞生物电来激发荧光的特殊画面。

花朵折纸在“水膜”上盛开

王亚平用一杯水和一个乒乓球生动展示了浮力消失实验。在太空环境中,乒乓球放在水杯里不但不能浮起来,杯子敞口状态下在太空翻转,杯中的水也不会滴洒。王亚平介绍,浮力是随重力产生的,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浮力几乎是消失的,所以乒乓球不能像在地面一样浮起来。

最让同学们叹为观止的应该属水膜实验了。在失重环境下向水膜注水,让水的表面张力大显神威,制作一个地面上无法做出的水球,此时水球可以形成凸透镜成像效果,然后往水球中再注入一个气泡,物体靠近两个气泡,会在气泡中形成一正一反两个像,这是因为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了两部分,分别成像的结果。实验中王亚平将与女儿一起做的花朵折纸放到了水膜上,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一朵瑰丽的花朵在太空绽开。“看到这朵花,我就想到了我的女儿。同学们,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含苞待放,希望你们的梦想都能在广袤的宇宙中绽放! ”王亚平说。

在泡腾片实验中,王亚平将一颗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中,在失重环境下泡腾片不断产生气泡,但并没有冲破水球,而随着气泡不断增多,水球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的“气泡球”,而且产生了阵阵香气。

本版文图据新华社、央视新闻

新闻推荐

9日下午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开讲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透露,“天宫课堂”第一课定于12月9日15时40分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

汶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汶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